文档介绍:课题名称: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分析: 1. 会读 6 个生字, 会写 12 个生字, 理解掌握 14 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 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3. 通过学习, 让学生知道尊师重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 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教学难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 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 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 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 所以, 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课前准备: 自制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设计: 一. 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 导入课文。小朋友们听说过孔子这个人吗?你们想了解他吗? 2. 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 老子叫老聃, 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 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 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 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二. 初读,感受“诚心” 1 .学生自读课文。 2. 交流读词语。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日夜兼程远近闻名传授佩服纳闷止境等候迎候拜访拜见 3. 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 教师板书,小结。三. 研读“诚心”(一)合作交流 1. 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 圈出重点词语。 2. 交流出示句子一:“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1 )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2) 交流: 用比较的方法, 从体会“终于”一词, 体会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学生交流时,由风餐露宿引出风尘仆仆。(3 )指名读,齐读。出示句子二:“孔子想: 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 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 3、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 4、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实际谈感想。出示句子三: “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1 )围绕着前一句想象说话。(2 )教师补充资料。(二)、研读感悟孔子的品行一个人的品行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你能不能找出表现他这些品行的句子?孔子年轻的时候, 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三十岁的时候, 他离家乡曲阜, 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提示: 孔子拜师时多大了?三十岁是大还是小?指导读“总觉得”“还不够”在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谦虚好学”)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