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不言气馁的屠呦呦.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言气馁的屠呦呦.doc

上传人:jiaxidong_02 2016/8/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言气馁的屠呦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言气馁的屠呦呦 1967 年5月 23日, 我国政府启动“ 523 项目”, 旨在找到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科研人员筛选了 4 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 但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1969 年1 月,年轻的实习研究员屠呦呦,以组长的身份加入该项目。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 2000 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 640 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屠呦呦再一次将目光转向古老中国的智慧, 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 突然, 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 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 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 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 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成功,在 190 次失败之后。 1971 年,屠呦呦在第 191 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 100% 的青蒿提取物。 1972 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 1992 年, 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 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 10 倍的“升级版”。因为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 523 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 100% 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拉斯克基金会把 2011 年度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 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被誉为美国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设立 65年来,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表示:“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