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6 《黄河颂》(第一课时)导学案编制人: 审核人: 包科领导: 份数: 学习目标: ①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知识和环境现状,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③有感情朗读诗文,把握感情基调, 理解诗文内容,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诵读、感悟、联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有感情朗读诗文,把握感情基调,理解诗文内容,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过程一、预习自学,导入新课。 1 、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所以人们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赞扬歌颂这条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她的崇敬之情来学习光未然的赞歌——《黄河颂》。 2、知识链接: ①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发源, 曲折东流, 沿途接纳许多支流, 经过 5500 千米的路程, 流入渤海。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②写作背景: 1938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 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 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 、检查预习。①给加点字注音: 狂澜( ) 屏障( ) 哺育( ) 体魄( ) 山巅( ) 澎湃( )滋长() 浊流( ②先大声朗读课文, 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再请几位同学朗诵,全班同学点评。最后分组朗诵竞赛。③梳理作者思路:从内容上看,全诗分为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诗歌一开篇便敞开胸襟激情歌唱, 赞美了黄河的________ 、_________ , 从而揭示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主体部分诗人先黄河,再黄河,诗人站在高山之巅,着一“”字将黄河尽收眼底。紧接着用“”的诗句反复咏叹,直抒胸臆,依次赞美了:黄河了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诗的最后诗人饱沾激情呼唤所有的中华儿女们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二、自主互助学习、展示提升 1、(A) 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2、(A) 这首诗歌主要是歌颂黄河,在歌颂黄河前,作者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是由哪个字所统领的?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3、(B)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4、(B) 赞颂黄河的部分能分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5、(C)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述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要表达什么情感? 三、小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