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教改理念.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教改理念.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6/8/7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教改理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教改理念【摘要】从“+ 互联网”到“互联网+”, 需要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进行重新认识:“互联网+”触及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需要重新定义教学目标, 打造“生、校、企”多维交互的教学新平台, 实现教学流程再造,提升职校生富含“互联网+”时代精神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关键词】互联网+;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理念【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6009 ( 2016 ) 04-0029-02 【作者简介】黄燕平, 江苏省南通中专( 江苏南通, 226011 ) 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一、“互联网+”时代,需要重新定义教学目标 2015 年“两会”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互联网+”行动计划, 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互联网+”成为最为显著的时代特征之一, 因此, 现时代被称为“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 传统的经济社会架构正在分崩离析,同样,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也绝不是“+互联网”那么轻描淡写、和风细雨,“互联网+”已经触及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去培养人”。在互联网的迅猛冲击下,互联网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双向互动,不仅实现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而且也促使“新型信息产业的‘落地生根’”。[1] 比如,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德国提出工业 , 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 ”,突出了新型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征。产业内涵的拓展、生产技术的革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新挑战。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满足于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才是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基本定位, 在传统工业时代, 我们关注的只是人的基本技能的培养,在“互联网+”时代,更要关注人才素养的综合型、创造性和个性化。因此,针对“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颠覆,职业教育更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有更为超前、更为明晰的追求。互联网同样也冲击着教育领域, 教育甚至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2] 在“+ 互联网”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等逐渐与教育结合, 进而出现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名词, 互联网正在从教育的“边缘”侵入教育的“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彻底的落实,教师由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的服务者。“互联网+”正在用“智能”的力量重塑教育形态,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对“怎样去培养人”做出时代应答,实现传统教育方式的转型。“培养什么样的人”回答的是我们的办学目标;“怎样去培养人”回答的是我们的教育策略。让办学目标、教育策略成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 首先需要将其转换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互联网+”改写了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去培养人”的既有答案, 那么, 职教课堂的教学目标无疑需要我们重新定义。二、“互联网+”时代,需要重新打造教学平台教学平台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词汇, 好搜百科对教学平台的解释是“为开展教学实践使用的一系列软硬件设施的统称”,“教学平台有其特有的实现方式, 比如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为主体的教学平台, 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教学平台,以电视视频为载体的远程视频教学平台等等”。“互联网+”时代,对“平台”的解释不再局限于“软硬件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