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绍兴戏剧.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绍兴戏剧.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8/7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绍兴戏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绍剧绍剧, 也称绍兴大班、绍兴乱弹, 不仅为绍兴人民所喜闻乐见,沪、杭地区也颇流行。绍兴著名剧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成电影后, 先后发行世界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周恩来同志曾四次观看绍剧演出, 同演员合影留念; 毛泽东同志观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 还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绍剧是一种古老的剧种, 源出于秦腔, 受到弋阳腔、赣剧、徽戏等剧种的影响, 并吸收了流行于绍兴地区的余姚腔、新昌调(高) 腔以及民间戏曲的特色, 逐步发展成为绍兴乱弹。解放后, 绍剧的剧目、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绍剧的主要腔调有“二凡”、“三五七”。“二凡”就是吸收了“秦腔”的唱腔成分, 同时融合了绍兴的民间音乐而成。其特点是紧拉慢唱,或整打散唱。“三五七”,原出安徽太平,故也称“太平三五七”,其唱腔字格一般均由三字、五字、七字组成。绍剧的音乐曲调丰富,音调高亢激越, 旋律节奏急速明快, 声音清脆刚劲, 善于表达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 加上唱白通俗易懂, 表演风格粗犷豪放,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绍剧的剧目, 大多取材于历史题材或小说、传说中爱国的、敢于反抗的人物和故事。流传的剧目达三百多个。解放后整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于谦》、《龙虎斗》、《芦花记》和现代剧《血泪荡》等剧本,均得到省内外好评。绍兴剧名角辈出, 近几十年来, 梁幼侬、林芳锦、吴昌顺、陆长胜、筱玲珑、汪筱奎、陈鹤皋、七龄单、六龄童、章艳秋和十三龄童等, 都为观众所熟悉和喜爱, 他们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越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的农村, 由于嵊县旧属绍兴府, 故称绍兴戏,因为绍兴是古代越国的首府,因此,后又改称为越剧。越剧的产生距今还不过七、八十年。起先, 是农村流行的民间唱书, 后来, 从说唱形式发展成为有故事、有情节的小戏, 因为敲着笃鼓、尺板伴奏, 发出“的的笃笃”的音响, 所以被人们称为“的笃班”、“小歌班”。一九一七年, 流传到上海。以后, 从剧目表演、音乐效果, 不断地进行改革, 发展成为“绍兴文戏”, 当时全部由女演员演出。一九四六年演出鲁迅名著《祝福》, 一九四八年《祥林嫂》搬上银幕之后,越剧之名蜚声国内。现在越剧已流传到大江南北、西南和西北边远省份。浙江省已有六、七十个专业的越剧团。越剧已成为仅次于京剧的主要剧种之一。越剧长于表现质朴细腻的思想情感和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它的唱腔清丽、委婉而富有抒情色彩,它的表演虚实结合,使意境与现实、视觉与听觉结合,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几十年来, 许多越剧演员、戏剧工作者对越剧从内容到表演, 进行了艰苦的舞台实践和富有成效的改革,涌现出一辈又一辈负有盛名的演员, 如早期的施银花、赵瑞花和王杏花,继之出现的姚水娟等,以及受人们称赞的“十姐妹”(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尹桂芳、徐天红、筱丹桂、竺水招、张桂凤、吴小楼) 和戚雅山、王文娟、金采凤等,现在又有许多中、青年演员崭露头角。至于越剧著名的保留节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庵堂认母》、《汉宫怨》、《胭脂》等剧目,更成了广大观众有口皆碑的“绍兴戏”了。新昌调腔明代,越地出现调腔,俗称高腔或高调。张岱《陶庵梦忆》所云之朱楚生者, 即为当时著名之调腔戏演员。调腔流行于旧绍兴府、台州府所属各县和宁波、舟山、温州及浙西等部分地区。曲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