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析45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告状行为.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45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告状行为.doc

上传人:w8888u 2022/1/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45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告状行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4—5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告状”行为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当前,区角活动是教师实施课程和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活动过程中争抢、独占、破坏、攻击等不良行为经常发生,告状行为较为频繁,影响了幼儿的正常同伴交往,是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根据自己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时间总结出了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告状原因,并尝试提出一些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同伴交往;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77-02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
  。
   行为困境告状:指幼儿发现自己或同伴的权益受到侵犯,为了使受侵犯幼儿本身摆脱困境的告状行为。例如:区角活动中玩具或物品资源不足,造成幼儿之间争抢物品使用权,出现抢、打等行为冲突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价值困境告状:指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因为同伴的做法不符合自己所认同的规范或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为了维护而引发的告状行为,并非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直接的侵犯。例如:由于被告违反规则、侵犯他人等引发的告状行为。
  幼儿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后,会主动维护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规范、规则,一旦有其他同伴的行为与自己认为的价值规范不一致就会跑去向老师告状,大多情景下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处境受到冒犯,所以面对这种告状行为教师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
  。
   以自我为导向的告状策略。
  指幼儿向老师告状是为了试图改变对方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意愿和单方面的利益。例如: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玩具,他可能会通过请求、撒娇、耐心等待、反复告状等方式来寻求教师的帮助;当自己在某方面比对方强时会向老师告状炫耀。
   以他人为导向的告状策略。
  指幼儿通过向教师告状主要是为了对他人某种“不当”的行为的描述,目的不是让老师惩罚或制止对方的行为。如看到对方把在本子上画的乱七八糟、看到对方跳舞时原地不动等行为经常采用消极评价、嘲笑等策略向老师告状。
   以规则为导向的告状策略。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层次理论中,幼儿前****俗水平中的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中,他们凭自己的水平做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4—5岁的幼儿对规则有一种刻板的认识,一旦同伴有违规行为,便采用解释说理、提示等策略向老师告状来维护规则,让规则顺利运行。
  二、区角活动中影响幼儿告状行为的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下,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充足,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区角活动是教师实施课程和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角中幼儿都会尽量表现自己,想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但是教师在区角活动的设置上更注重形式而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内容不全面、材料不充足等问题导致争抢、破坏、攻击等同伴冲突,幼儿在自我防御本能和责任感的驱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