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辛弃疾学案(教师).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辛弃疾学案(教师).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7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辛弃疾学案(教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②学****作者用典对比、类比的写作手法,领悟词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重点语句, 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 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 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一、导入新课“铜板铁琶, 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自古以来“苏辛”并称, 苏轼和辛弃疾分别代表着北宋和南宋的豪放风格。二、作者简介辛弃疾( 1140 — 1207 ), 字幼安, 号稼轩, 济南历城( 今属山东)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116 1 年), 参加耿京抗金队伍, 为掌书记。次年南下, 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 陈抗金恢复大略, 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 1181 年) 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 其间两度被起用, 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 1203 年) 又被起用, 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 1205 年)回铅山隐居, 两年后忧愤而死。后来,韩侂胄不听辛弃疾劝告,于开禧二年( 1206 年)草率出兵,结果大败而归。次年,韩侂胄被杀。三、赏析《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一)指导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 、正音提示:①把握韵脚, 际髻、意、未、气、泪, 韵脚均为入声, 应读得浑重有力一些。②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③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 2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二)赏析探究《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一词, 上阕即景抒情, 由水写到山, 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 很有层次。下阕直抒胸臆, 是一首慷慨沉郁的悲歌, 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 表达了词人请缨无门的愤懑、怨恨和痛苦。《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 1174 )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辛弃疾满怀爱国热忱,活捉叛徒张安国,率耿京义军的余部渡淮南归。但是, 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却并未对他加以重用。他上疏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上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也未受到重视, 十多年来他只是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的僚佐。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 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 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 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淳熙元年( 1170 ), 他应叶衡之聘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登上建康城西下水门城楼上的赏心亭, 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 想到报国之志得不到实现, 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 1 、上阕①《水龙吟》上阕写景抒情,景中含情,请结合词中的意象具体赏析。水、天、远山、落日、断鸿、游子。“楚天”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水随天去”的“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气象阔远。“遥岑”即远山。放眼望去, 那层层叠叠的群山, 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 有的很像美人头上的螺旋形的发髻,这些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作者采用移情及物的手法,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