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7名句积累.ppt

格式:ppt   大小:188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7名句积累.ppt

上传人:xxj16588 2016/8/7 文件大小:1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7名句积累.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节名句积累体验与探究 1.(2011 ·浙江台州)古诗文填空。(8分) (1)____________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 枯藤老树昏鸦, ____________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仍怜故乡水, 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4) 苔痕上阶绿, 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5)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6)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 采菊东篱下 (2) 小桥流水人家 (3) 万里送行舟 (4) 草色入帘青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评分标准:每句 1分,句中有一个错字、漏字扣 分。共 8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理解与积累。第(l) 至(5) 小题,属于记忆性默写,第(6) 小题为理解性默写,注意提示,因为这一小题限定了具体诗歌是王维的《使至塞上》,内容是写塞外雄浑壮观景象,可以断定应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真题体验 2.(2011 ·江苏扬州)默写。(每空 1分,共 9分) (1) 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____________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3) 身无彩凤双飞翼, ____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 ,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 (5) 塞下秋来风景异, ____________ 。 (范仲淹《渔家傲》) (6)____________ ,不悱不发。 (《论语》) (7)____________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8) 自强不息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也会用“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激励自己。 ( 用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名句填写) [答案](1) 千里共婵娟 (2) 江山如此多娇 (3) 心有灵犀一点通(4) 千淘万漉虽辛苦 (5) 衡阳雁去无留意 (6) 不愤不启 (7) 业精于勤荒于嬉 (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2011 ·浙江嘉兴)根据提示默写。[共4题, (1)(2)(3) 小题任选 2题作答,第(4) 小题必答](6 分) (1) 山中风光,情趣无限。高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溪流滋润了蓬勃的生命, “阳春布德泽, ____________ ”。 (2) 诗人笔下,花是有灵性、有品格的,既有“____________ ,只有香如故”的风骨,又有“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 ”的情怀。 (3) 历史长河,人才辈出。李白有“____________ ,中间小谢又清发”的感慨,赵翼有“江山代有才人出, ____________ ”的抒怀。 (4)5 月26日是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它旨在锤炼意志、挑战极限,这与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何其相似。[答案](1) 会当凌绝顶万物生光辉 (2) 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3) 蓬莱文章建安骨各领风骚数百年 (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直接性默写,只要平时多积累,多记忆,难度不大。理解性默写,难度略大,要求考生对诗文的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题目中这四句看似理解性默写,但都提供了上句或下旬,仍属于直接性默写,书写准确即可,要注意“凌”“碾”的写法。 4.(2011 ·江苏淮安)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 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 ①海日生残夜, 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____________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稻花香里说丰年, ____________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 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____________ ,再而衰,三而竭。(《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