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秦兵马俑》姓名何英学科语文学校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实验小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并积累新词。 ,领悟文中作者的表达方法。 ,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字词的学习不需要老师多花心思。他们对说明文的特点也有最基本的了解,能独立分析课文的结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也能粗浅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但学生对于本课中介绍的兵马俑并不熟悉,甚至很陌生, 这就需要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 3分钟左右) : 1974 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 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先去欣赏一下秦兵马俑的图片。播放秦兵马俑图片。 ,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看图片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 8分钟左右) ,自学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为后面的朗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 5分钟左右) ,思考: (1) 课文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特点?找出中心句。(2)课文是按怎样的结构写的?给课文分意义段。(3)全班交流。 (课文第 3自然段)。提问: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找出与中心句内容对应的段落。 ,分意义段。(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 20 分钟左右) 2自然段后思考:a找出本段中心句。 ? ? 。 2自然段。 ?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请同学们默读 4 —— 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兵马俑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画面。 8自然段。提问: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体现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领悟这几个“有的”的修辞手法和“……”的作用。课件出示删去了“好像……”语句的段落和原文比较,感悟联想的作用。 。有的————,好像————。 8自然段。 1和第 9自然段。 ?找出,这两个自然段相呼应的句子画上横线。 。抓住这两个词体会秦兵马俑的地位和价值。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读中晓理,读中悟写,以此突破重难点。) ,交流感受。( 4分钟左右) ? ,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