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太极拳架锻炼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太极拳架锻炼方法.doc

上传人:amikiri 2022/1/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太极拳架锻炼方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太极拳架锻炼方法
本文所披露的太极拳架锻炼方法,均是已故太极拳家陆恒昌老师所授。陆老师是田兆麟老师的高足,而田兆麟老师是少侯和杨澄甫的高足,近代著名太极拳高手中的佼佼者。本人于1980年至1985年在上海工作期间,认识陆老师,承陆老师将太极拳架的正确锻炼方法倾囊相授,本人得此法后功夫大进。但陆老师不幸于1985年间得病去世。为‎‎纪念陆老师,特将其所授太极拳架的锻炼方法撰写成文,以传于世。至于文中分‎‎五个阶段的练****以及推手的体会,乃是本人多年来练****和授徒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如果是为了锻炼身体,陶冶性情,业余娱乐而去学练太极拳,那么这样的太极拳是并不困难就可学得的,只要姿势正确,动作协调优美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要练成一名太极拳家,那就不那么容易了。已故太极拳名家杨澄甫曾说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明师的指导,2、刻苦的锻炼,3、较高的悟性。”所谓的“明师”者,并非“名师”,因为“名师”中确有一些是靠自己吹牛和别人捧出来的,功夫平平却好吹牛,理论上道听途说,自己亦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自欺欺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怎么成呢。“明师”是指对太极拳理论有精深的研究和具有较高功夫的太极拳家。
已故太极拳名家李香远,据说一天练拳一百遍,陈发科一天练拳四十遍。他们可称刻苦锻炼的典范。已故太极拳名家许禹生曾说过“一天一遍,只能保持不忘而已,一天练二遍只能熟练而已,一天至少练三遍才能有所长进”。
所谓“悟性”,就是指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太极拳有十分高的哲学和科学道理,没有过人的智力是不易理解的。除了有过人的智力能领悟太极拳的拳理以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模仿能力。没有以上三个条件,要练成一名太极拳家,那是十分困难的。
要练成一名太极拳家,主要的锻炼内容是走拳架和推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走拳架是练****推手的基本功,只是在拳架达到一定功夫之后才能开始练****推手。否则,就走不上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之路。推手是拳架的实践和应用,通过推手,才能加深对拳架的理解和鉴别拳架的正确与否,拳架愈练愈精,推手功夫则愈练愈高,最后则功夫日臻上乘。

(二)要正确掌握太极拳架的锻炼方法,必须分阶段进行,根据笔者的体会,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会拳架,并正确掌握姿势和动作。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定势或运动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虚领顶劲,下颚微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敛臀松胯。肩胯相合和中正安‎‎舒。在运动过程中,必须牢牢掌握住无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必须以两胯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来带动整个上身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决不能扭腰扭肩,以致上身扭曲歪斜,肩胯不合,甚至耸肩缩项,肩背僵硬。身体前进和后退时,必须臀部微下沉,水平前进后退,决不允许身体往上升高。迈步时必须身体重心完全落实于一腿,另一腿由胯根轻轻提起,往外迈出后轻轻落地,脚掌踏实,然
后身体重心方能往迈出腿方向移动,决不允许迈出腿尚未落地而身体已向迈出腿方向移动。
这一阶段的练****除以上这些要点以外,还必须要做到两手愈练愈轻,动作缓慢均匀,两脚漫步稳而轻灵,上下相随,动作协调。
第二阶段的练****主要是将劲沉至脚底,拳论讲:“其根在脚”。具体的练法是,凡胯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均必须用脚底的蹬劲和脚底紧贴地面左右拧转的反作用力来带动。这样由脚底的力带动两胯,由两胯带动全身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