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优良学风
回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为人类留下了极为丰富而珍贵的思想遗产,而且他们艰苦卓绝地从事理论研究的实践,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学习典范。我们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看家本领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他们的优良学风,如此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学以致用。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像普罗米修斯忍受一切痛苦盗取火种赠予人间那样,马克思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创立了革命理论,使被压迫者开始有了斗争的武器,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作为科学家,马克思在科学事业上所走过的道路,正如他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中向渴求真理的读者们所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所走过的科学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仅由于科学研究本身困难重重,道路崎岖不平,更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从事革命理论的研究工作,并不是在平静的书斋里进行的,而是在与整个旧世界的顽强搏斗中进行的。1843年,马克思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了他为之努力终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可是由于他的革命活动,反动派认为他是一个十分危险的革命家。1845年初,在德国反动政府的压力下,法国政府下令驱逐马克思。于是,他流亡到比利时布鲁塞尔。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比利时反动政府又将其驱逐出布鲁塞尔,他又重返巴黎。不久,又回到德国科隆,主编《新莱茵报》。欧洲革命被镇压后,马克思受到迫害,又被驱逐出德国,只好再次迁居巴黎。继而,又遭法国反动政府肆意迫害。但是,马克思没有屈服,离开巴黎,流寓伦敦。此后,马克思侨居伦敦,一直到逝世。 这种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摧毁马克思的顽强精神。在流亡中,他只要一有立足之地,便立即开始革命活动和研究工作。他说:
“我是世界的公民,我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工作。”由于长年进行革命活动和从事毫无报酬的理论研究工作,马克思在经济上极端贫困。侨居伦敦的许多年里,马克思为了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常常靠典当或拍卖家具、衣物过活,实在无物可当了,连夫人陪嫁的银器也忍痛送进了当铺。有一次,因为衣服送进了当铺,马克思一个星期无法出门……如果不是恩格斯经常在经济上慷慨援助,贫困简直会把马克思和他的一家置于死地。 这种穷困多难的生活,对马克思的研究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干扰。燕妮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过:“使我痛苦万分、于心不安的是,我的丈夫必须为这些小小的苦难操心。”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工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他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在这种极端艰苦贫困中写出来的。著作完成了,但是家里连用挂号信寄给出版社的钱也没有。马克思说:“恐怕没有什么人,曾在这样缺钱的情况下写出关于‘金钱
’的著作了!” 由此可见,马克思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何等艰苦。但是,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攀登世界科学高峰,马克思从来没有屈服。 卓越的才能源自过人的勤奋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学术成就的评价。那么,马克思这种卓越的才能和伟大的科学成就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