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观教育[摘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网络给我们创造的便利, 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接踵而至, 其中不乏一些关于伦理道德方便的矛盾, 让我们行为失范。网络更多地被青年主力军大学生承载, 但面对大学生的特殊年龄阶段, 网络伦理道德的层次就显得尤为特殊。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开阔的眼界, 但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一系列问题, 怎样社交、怎样游戏、怎样汲取网络信息等, 不但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价值取向, 也暴露出教育方面的一系列疏漏, 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 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引导大学生合理地进行网络交往, 探究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隐藏或已经暴露的问题,深入发掘并解决网络伦理道德的途径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解决途径中图分类号: TU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14X ( 2016 ) 05-0138-01 当代社会, 网络交往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指出,“截止 2014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亿,直逼 7 亿人口大关。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 。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约 亿, 占总网民数的 % 。截止至 2014 年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亿人。”[1] 高校辅导员作为培养中国的新生代力量教育者,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迫在眉睫。一. 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价值观的意义。 1. 人文意义大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思想上位惩处, 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文化的思想侵害, 因此, 作为高校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 我们要抓住大学生思想成长关键期,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观的建设,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努力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 2. 社会意义法律对人的伦理道德限制极为有限。它更多地控制的是人的外在行为, 而伦理道德确实人的内在修养, 是一种内在的责任意识, 对于大学生群体, 我们需要以教育为主, 强制为辅, 探究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观教育有助于从根源处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 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真正成为有情感、有态度的高端型人才,更多地在网络上播撒正能量。二. 当代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现状。 1. 中国互联网的兴起 1994 年4月 20 日,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络时代,在国家发展方向的指导下, 中国互联网在这段时期迅速发展壮大。我们也开始慢慢熟悉并开始使用 ,从而,“网民”这个词也逐渐流行起来。 2. 当代大学生占据网络社会的主体位置网民的壮大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社会产生, 随着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有很多人甚至把网络的虚拟社会当成了生活的全部。“人类社会不经意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网络社会”[2] 。虽然网络社会看上去比较虚拟, 但它又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虚拟社会, 在网络虚拟对象的背后是一个真实的人的存在, 差别在于除了这个真是的人, 其他的物理环境都是虚拟的而不是实物。“网络社会是一种新的、不断迅速扩张的社会”[3]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加入网络社会, 科技手段也为网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让人们在闲暇之余可以随时随地地运用网络。随着网络的普及, 思想活跃、喜欢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