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快速诊断室上速的新方法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易引起室扑、室颤,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需进行紧急处理。怎样准确、快速地运用体表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屡见不鲜却又棘手的问题。从1978年的Vellens标准、1988年的Kindwall标准到1991年的Brugada四步法、2007年的Vereckei四步法、2008年的aVR导联新四步法,临床医师和心电生理学家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力求找到一种简单、快速、准确、高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然而时至今日,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仍然是一大临床难题。众多诊断方法不仅大多复杂难记,而且易于混淆,令临床医生眼花缭乱,给室速的诊治造成极大的困扰,尤其对于非心血管或心电专业的临床医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简单易懂、易于被广大临床医生运用,且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室速的方法。室速发生的起源部位不同,体表心电图也相应具有不同的特异性表现。笔者通过仔细分析大量临床心电图,并根据室速起源的部位分类,总结出了一种快速、简便且诊断准确率高的室速诊断新方法——图形法。一、图形法判断室速的步骤现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的280份室速发作时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全部运用图形法分析,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V1、V5、V6导联,可呈右束支阻滞图形(V1导联QRS波主波向上,V5、V6导联主波向下)或左束支阻滞图形(V1导联QRS波主波向下,V5、V6导联主波向上),分别代表左室和右室起源室速。(2)分析II、III、aVF导联主波方向:主波向上则判断为室速;主波向下合并右束支阻滞图形不能明确诊断,合并左束支阻滞图形则进人下一步。(3)分析肢体导联:I、aVL导联呈qR型,RaVL>RI,则判断为室速。如图1所示,图形法“三部曲”不同于Brugada四步法、Vereckei四步法和aVR导联新四步法的步步独立,而是按照顺序逐步进行的。当图形同时满足了所需的几种条件,才可明确诊断室速;若所需的某一条件不满足,则无法明确室速的诊断。第一步,笔者从室速的起源出发将其分为2大类,即右室起源组和左室起源组,在心电图上分别表现出左右束支阻滞图形,主要通过观察V1、V6导联主波方向来判断。第二步,观察II、III、aVF导联QRS波主波方向。右室起源组室速大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表现在心电图上则为II、III、aVF导联主波向上。左室起源组主要分为3大块,分别以左主干、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为分布范围,其中,左主干分布范围起源组因左主干位置较高,表现在心电图上为II、III、aVF导联主波向上;左前分支分布范围起源组表现在心电图上则为左后分支阻滞图形,II、III、aVF导联QRS波呈qR型,即主波向上;左后分支分布范围起源组表现在心电图上则为左前分支阻滞图形,II、III、aVF导联QRS波呈rS型,即主波向下。第三步,针对II、III、aVF导联主波向下的左后分支分布范围起源组作进一步分析,左前分支阻滞图形表现在I、aVL导联呈qR型,且满足RaVL:L>RI。图形法从室速发生的起源出发,总结归纳出心电图图形特点,临床医生只要熟悉并掌握基本图形的特点就能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