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青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青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上传人:无限书海 2022/1/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青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青阅读训练及答案
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青阅读训练及答案
1 / 3
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青阅读训练及答案
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青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我国陶瓷的发展向来是注重色彩、纹饰的。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汉唐的彩绘、釉下彩等,装饰手法可谓丰富多彩。可是到了宋代,
景德镇青白瓷则以其素雅的装饰著称于世。 宋代是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时期,这为瓷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
别是宋代对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提拔, 使得青白瓷的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青白瓷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玩赏饮酒时不可缺少的器具。
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釉色介于青
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以青色为主色调,这主要是受到
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宋人崇尚道教,有“灿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说
法。朴素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青白瓷以其特有的青色体现了这
种天然的不加修饰的朴素之美。在儒家的色彩理论中,孔子讲正色。
“君子不以绀饰服,红紫不以为亵服。”绀为青红色,为间色而非正
色,故正装不宜;红紫亦非正色,即使私居如亵服也不宜采用。从对
服装色彩的规定上可以看出孔子对于颜色的要求, 他讲求着装不能太
过艳俗,应以正色为宜,这也是儒家对当时修身复礼的一种规定。孔
子所说的正色是周朝之五色,即青赤白黑黄,青色为五色之首。五色
分别代表着君臣民上下关系, 在当时的社会指导下, 色彩的这种象征
意义不可混淆和颠倒。宋代青白瓷作为上层阶级、文人雅士的器具,
必然会受到文人雅士的喜好, 上层人士也必然受到儒家色彩观的影响,
视“正色”为规范色,从而体现“礼”、“仁”之思想。
宋代青白瓷所呈现出的色彩美学特征并非单方面成因或偶然得之,它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宋代儒、释、道并崇,促进了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受理学影响,宋代文人士大夫长于思考,与唐代的恢弘激烈相比, 宋人的精神面貌变得沉静内敛。 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大都主静,因此追求平淡也就成为宋代艺术居于主流的审美理想。 宋代青白瓷的色彩正是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
尽管在宋瓷之后的元、明、清各代,随着烧瓷技术的提高,才烧制出了斗彩、粉彩、五彩等不同的瓷器,丰富了中国陶瓷的技术和艺术,但从艺术美学的视角看,宋代青白瓷所具有的含蓄、典雅、温润之美是独树一帜、难以超越的,而其中,以“青”色系所统括的色釉、色质等因素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取材于姜丽《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青》)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在汉唐之前,我国的陶瓷色彩、纹饰丰富多彩,而宋代之后只崇尚朴素的青白瓷。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儒释道并崇,为青白瓷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儒家认为红紫色的衣服不宜在日常家居时穿着, 但可以作为正装在正式场合采用。
.元、明、清烧制出的瓷器,各有特色,但其技术和艺术都无法超越宋代的青白瓷。
2.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