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青椒大棚栽培技术规程.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椒大棚栽培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慢慢老师 2022/1/4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椒大棚栽培技术规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秋茬青椒栽培技术规范
品种选择
青椒的栽培品种:奥黛丽。
耕整田地、改良土壤
前作收获后将棚内上茬作物彻底清除,并清除棚内及其周围杂草、杂物。改良土壤,使用秸秆翻压还田,秸秆还田量一般以每公顷1500~3000kg。首先将玉米秸秆打碎,未腐熟的羊粪和生石灰,拌匀平铺地面,深翻30厘米以上,并将大土块拍打细碎。浇水。视土壤湿度情况进行浇水,以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60~70%即可。均匀撒施垄鑫~98%微粒剂15~20kg/亩后立即翻拌土壤20cm深,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匀,若需要可再次适度浇水,以保证药剂与土壤充分接触。用质量完好的塑料膜将消毒区域封闭严实,在气温20℃以上封闭消毒15天。揭去塑料膜,在20cm土层内松土1~2次。为使残留气体充分挥发,需将消毒区域透气10天左右后再栽植作物。但使用垄鑫土壤消毒时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在消毒结束后应做发芽试验,以检验残余气体是否挥发彻底。
三、定植前的准备
每畦定植一行,株距25cm,每穴单株定植,每亩定植2000~2100株。定植时先打好定植穴,紧接着把苗坨放入穴内,然后填土固定苗坨。栽苗时要注意3点:一是在同一个行上,前部稍密,后部稍稀;二是大苗在前,小苗在后,这样以后才能长得高矮一致。全棚定植完毕后,再顺沟浇水,定植水原则上要求“浇足水不能过大,浇透水必须要匀”。
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至缓苗前可适当通风,保持高温、高温环境7天左右,以促进缓苗。定植后的前几天中午温度较高时,要放遮阳网降温,白天棚温保持在28℃~30℃,夜间16℃~20℃。白天最高温度超过35℃时,要注意放风,防止烤苗。定植后5~7天,待定植穴略干时,要及时浇缓苗水,然后待土表略干时锄划1~2次,不宜过深,一般3~5厘米即可。此时,温度过高容易发生病毒病,要提前预防,并且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防治,严重植株要及时清除。
开花期管理
这一阶段白天温度依然很高,但夜间温度比较低。白天中午前后可适当通风降温,夜间必须关闭风口。开花前可以轻追一次肥,浇一次水,以促进茎叶生长。这一阶段一般浇两次水,即开花水和坐果水。对椒坐果以后可适当追施一次磷钾复合肥,一般随坐果水每亩追施15~20千克,以保持营养生长旺盛的势头,前期产量才有保证,也避免了病毒病的发生。当植株长到四面斗坐果后开始整枝,每株留2~3枝,吊蔓栽培。
结果期管理
到11月下旬,温度越来越低,要压住底风口并覆盖草苫。保持地温,降低湿度,要及时清除下部老叶,清除时要选择晴天上午,清除完后要及时喷药。进入结果期以后,水肥不能少,要结合浇水多次施肥。施肥原则前期及低温期以含黄腐酸、腐殖酸等生物有机肥为主,10~15天一次,每次15公斤左右,中后期按N:P:K:Ga:Mg-5:1:6:3:,10~15天一次,每次20kg左右。
结果后期管理
这一阶段白天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温度,夜间努力保温。白天控制温度在26℃~30℃,夜间控制温度在15℃~20℃,地温保持在13℃以上。在深冬季节,一般低温期尽可能不浇水或少浇水,浇水宜选择晴天上午小水带肥,以养根护根为主。进入3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可加大肥水量,以促进反棵,加速秧体生长,一般每亩追施尿毒、***化钾和过磷酸钙各10~15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