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清兵卫与葫芦
志贺直哉(日本)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
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志贺直哉为“白桦”
派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为生平唯一的长篇
小说《暗夜行路》。
大可比得中国的鲁迅——郁达夫
直哉的父亲是一个思想保守的功利主义者,他不能容忍儿子倡导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
他坚决反对直哉上大学时提出和家里的女佣C结婚,并强行将二人拆散;也不同意资助儿子出作品集,1912年,直哉正式与父亲断绝关系,1917年,重归和睦。
直哉一直关心社会事务,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持沉默,以示对战争的抗议。战后才重新开展社会活动和创作活动。是少数有良知的、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日本文艺家。
检查预习:
热衷 战战兢兢
茶卤 薪水
哆嗦 呵叱
神采奕奕 乖觉
zhōng
lǔ
duō suo
hē chì
jīng
xīn
yì
guāi jué
檐 廊
yán
嘀咕
dí gu
喘气
chuǎn
校役
yì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 的故事。采用 的手法,以 为线索,首尾呼应,中间主要内容写:
(清兵卫)?——(清兵卫)?——(教员)?——(父亲)?——(校役、商人)?——(清兵卫)?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的故事。采用倒叙的手法,以葫芦为线索,首尾呼应,中间主要内容写:
(清兵卫)痴迷葫芦(发生),
(清兵卫)发现葫芦(发展),
(教员)没收葫芦(高潮),
(父亲)砸碎葫芦(高潮),
(校役)卖葫芦(商人)高价转卖葫芦(第二高潮)
(清兵卫)开始绘画(结局)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
增加文章的曲折,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解题,分析文本
清兵卫( )葫芦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其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一个细节描写是什么?
痴 迷
细节描写:把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错看做葫芦
课文第2至第6段集中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课文中清兵卫竟然把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错看做葫芦的细节显得尤为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痴迷到了一定的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品读课文——情节
2—6段均以“清兵卫”或“他”来领起,属于典型的叙述段落,分别从五个角度来叙述清兵卫是如何“热衷于葫芦”的事迹。
2:清兵卫玩葫芦、加工葫芦。(动作)
3:清兵卫错看葫芦。(心理,神态,动作)
4:顺理成章地写他看得多,看得“呆呆地”(动作,神态)
5:收拾葫芦、藏葫芦、看葫芦、挂葫芦的一系列动作(动作)
6: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