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国债期货2021.docx

格式:docx   大小:88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债期货2021.docx

上传人:琥珀 2022/1/5 文件大小:8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债期货2021.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债期货 2021-2022 年度报告
请务必阅读文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3
一、回首 2021
2021 年,国债收益率表现为“前高后低”,对应国债期货“前低后高”的走势。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春节后上升到高点 %附近,随后转而下行在 8 月初到达 %附近,创下年内低点。全年国债收益率整体呈窄幅震荡走势,波动幅度不超过 50BP。
图 1:10 年国债收益率走势
图 2:国债期货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弘业期货
2020 年 10 月底,拥有“AAA”主体评级的省属国企华晨违约后,同年 11
月同样为“AAA”信用等级的永煤发生实质性违约,引起了信用债市场巨震,
进而波及到整个债市。为缓解信用风险事件的冲击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央行在2020 年 11 月 30 日超常规的进行 MLF 操作。12 月 15 日,央行再次进行 MLF 投放,连续第 5 个月超额续作 MLF,且 9500 亿投放成为 MLF 史上单日规模最大操作。在央行贴心的呵护下,信用债违约带来的波动缓和。
图 3:MLF 超常续作 图 4:年初公开市场操作(亿元)
数据来源:Wind,弘业期货
进入 2021 年,年初国债收益率呈现震荡走势。随着央行公开市场缩量操作、春节期间明显的流动性缺口叠加市场货币政策预期变化,1 月下旬收益率开始上行,国债期货出现下跌。春节期间,海外市场并不平静,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上涨, 美国通胀预期持续升温,通胀交易引发长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在全球通胀预期和风险偏好回升的情况下,国内债市情绪趋于悲观,收益率上行至年内最高点(% 附近),国债期货连续调整。
图 5:10 年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
数据来源:Wind,弘业期货
国债期货 2021-2022 年度报告
请务必阅读文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4
图 6:油价和美债收益率走势
数据来源:Wind,弘业期货
进入 2 月下旬,在资金面宽松和市场对于通胀预期担忧降温的支撑下,收益率进入缓慢下行区间,国债期货震荡上涨。3 月以来,债券供给节奏低于预期, 市场对经济基本面以及通胀数据的反应逐渐“钝化”。市场预期二季度地方债发行速度将加快,而且 4 月是传统的缴税大月,债市供给和税期会对资金面带来波动,市场达成一致谨慎预期。事实上,由于专项债审批趋严,债券发行节奏偏慢, 资金需求有所下降,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差叠加流动性的驱动, 收益率持续下行。4 月下旬,1 年存单利率跌至 MLF 利率,税期走款后资金有所收敛,市场分歧开始加大,多头止盈压力显现。然而,市场对于下半年经济基本面增长动能走弱一致预期,叠加配置盘积极买入推动,债市情绪整体向好,收益率不断下探,国债期货震荡上涨。
国债期货 2021-2022 年度报告
请务必阅读文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5
图 7:4 月底 1 年存单利率跌至 MLF
数据来源:Wind,弘业期货
7 月 7 日,国常会提及“降准”。7 月 9 日,央行宣布于 7 月 15 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 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降准从国常会提及到全面降准落地时间短。意外的降准出现,进一步推动收益率快速持续下行。7 月份的超预期降准后,市场确认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判断, 普遍认为一次降准力度还不够,对宽货币预期进一步提高,国债期货迎来了全年亮眼的一波爆发。7 月底政治局会议释放较为积极的财政信号,宽信用预期有所升温。8 月以来,宽信用与宽货币预期进入激烈博弈阶段,债市呈现震荡格局。随着地方债发行加速,通胀预期继续升温。
月,降准预期落空后央行释放的信号偏鹰,货币政策宽松预期落空逐步确认强化,叠加宽信用预期,10 月债市大幅调整,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明显上行, 月内一度突破 %关键点位,最高到达 %,大致回到上一次降准前的水平。但是急跌之后也是有了反弹。尽管降准预期落空,但是央行一直积极的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应对流动性的缺口。随着监管方面控价措施陆续出台,在发改委等多部门的调节下,大宗商品价格从高位回落,市场担忧情绪有所缓解。
国债期货 2021-2022 年度报告
请务必阅读文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6
图 8:10 月公开市场操作加码 图 9:收益率触顶回落
数据来源:Wind,弘业期货
月,在政策持续施压下,大宗商品不断下跌,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有所降温。房地产风险扩张的担忧,国内多地散点疫情发生,使得市场对经济悲观预期加重。而国内央行罕见的月初放量,海外市场加息预期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