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国内猪场伪狂犬、蓝耳儿及猪瘟净化方法策略
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 学术年会在厦门举行。本次会议注册人员1 600 多人,演讲专家27 名,其中院士4 名。本次会议的主题主要围绕猪伪狂犬(PR)、猪蓝耳病(PRRS)、猪瘟(CSF)和猪流行性腹泻(PED)的最新流行情况、病毒的变异情况,猪场生物安全,种猪改良及猪场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展开;专家们在报告最后都一致表示净化将是今后防控猪场主要传染病的方向。作为从事猪病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笔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现将所学内容分享如下。
1、猪伪狂犬病
本次会议中陈焕春院士、杨汉春教授和姜平教授在报告中均将猪伪狂犬病毒的变异作为报告内容的一个重点,可谓是“观当今猪病,英雄所见略同”。主要观点如下。
我国猪伪狂犬病的问题与现状
猪群老病新发不断出现,危害日趋严重。伪狂犬病就是最突出的一例,伪狂犬病毒中gC、gE 等多抗原位点发生变异,属于强毒株。伪狂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大量死亡,3-15 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 ;断奶仔猪发病率10-30%,呈顽固性腹泻和零星的神经症状;育肥猪90-150 日龄gE 野毒阳性率转高,呈高烧、伴呼吸系统症状;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公猪睾丸炎,丧失种用能力。
猪伪狂犬病毒的免疫学特点
1)猪感染后6-10 d 可产生IgM,随即产生IgA、IgG1、IgG2,其中特异性IgM 和IgA 可持续3 个月,说明在伪狂犬的免疫中具有黏膜免疫应答。
2)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猪,都可诱发产生抗体,其中IgG1 和IgG2 能中和病毒,在免疫保护中发挥作用,但是抗体滴度与临床保护力之间的相关性是不完全的,不能完全保护动物。
3)伪狂犬病毒自生诱导的体液抗体水平较低,细胞免疫在伪狂犬病毒的免疫上占主导地位。
当前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1)2014—2015 年全国有20 多个省市检测到伪狂犬野毒的感染流行。
2)部分猪场猪群的阳性率达70%以上,妊娠母猪,35% 出现流产。
3)% 免疫Bartha-K61 疫苗的猪场发生猪伪狂犬病,所造成的损失持续上升(Yu al,2014)。
猪伪狂犬临床分离株毒力实验
1)相比经典伪狂犬毒株,新分离毒株的抗原性发生变异,对猪的致病力显著增强。
2)对新分离毒株进行基因序列进化分析,全基因组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基因分支,与Bartha-K61 株不在同一个分支。
3)SMX2012 分离株导致50 日龄仔猪的神经症状和死亡。
4)SMX2012 分离株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5)SMX2012 分离株导致长时间的发热和精神沉郁。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
1)净化的必要性:持续感染、终身带毒。
2)具备净化的条件:基因缺失疫苗;野毒感染鉴别诊断方法简单易行;欧美国家已经有了成功经验。
3)净化注意事项:制定区域净化规划;有效的种猪野毒抗体调查,确定净化可行性;严格检测与淘汰;制定严格生物安全措施。
4)免疫程序:生产母猪:每年2-4次;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1-2 次;公猪:每年免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