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ppt

格式:ppt   大小:81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ppt

上传人:977562398 2022/1/7 文件大小:8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生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将尿液排除体外
第一页,共12页。
尿道是膀胱通道体外的排泄管道
男性承认平均是长18CM。
全程有尿道内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三处狭窄,是尿道结石的滞留之处。
女性尿道长3-5CM,宽短直,后方邻近肛门,因而易患尿路逆行感染。
尿道
第二页,共12页。
泌尿系统感染的严重性
泌尿系统感染是医院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根据美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报告,医院泌尿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5%-45%,居医院感染的首位,其中80%与留置泌尿道插管有关。
尽管大多数患者的泌尿道感染是自限性无菌状菌尿或轻微感染,但当引流装置去除后,某些患者可能发生更严重的感染,如肾盂肾炎、菌血症等。泌尿道感染可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
第三页,共12页。
泌尿道感染的发病机制
内源性感染:在住院患者中,绝大多数的泌尿道感染都与使用导尿装置有关。正常情况下尿道的正常菌随尿液排出,当插入尿管时,这种冲洗功能丧失,会阴部和尿道菌丛在尿管外部和尿道粘膜之间上行扩散至膀胱(在24小时——48小时内完成)。除此之外,插管时尿道机械损伤,有利于微生物自损伤粘膜处侵入。
外源性感染:泌尿道感染可由尿液引流系统(通过远端引流管交接处导致细菌侵入)受污染,尿液中的细菌逆流至膀胱引起。尿液导管引流系统污染的常见原因有: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污染的膀胱冲洗液、使用灭菌不彻底的器械、插管时会阴部消毒不彻底或消毒剂污染以及未采用标准无菌技术等
第四页,共12页。
泌尿道感染常见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
诱发因素:
1、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尿道周围菌丛进入膀胱或上尿路。
2、细菌沿导尿管外表面向上移行(三个环节:细菌沿导尿管外壁与尿道口粘膜之间的空隙而上行;尿管与尿袋导管相连处污染;尿袋出口处污染)。
3、开放式引流。
4、封闭式引流的破裂。
危险因素:
引起感染的决定性因素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微生物的致病力。
1、导尿管使用的时间(过长)。留置尿管期间随时评估病人情况,如病情允许应及时拔除尿管。
2、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开放性或密闭性被破坏)。避免轻易分离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头,减少集尿袋更换频率,每周更换1~2次。
3、性别和年龄(女性病人、老年病人)。
4、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衰、慢性肝炎、肿瘤、结核病、其他肾脏病等,宜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
5、治疗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第五页,共12页。
泌尿道感染的诊断
临床上导尿管相关性菌尿病人仅有20%-3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而大多数患者则表现无症状性菌尿症。菌尿症患者中大约有1/4的病人可发生上行感染,如肾盂肾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和精索炎等。菌尿症的全身并发症是菌血症和败血症。
泌尿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有症状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 症状,或出现排尿困难、下腹触痛、血尿、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发热。
第六页,共12页。
泌尿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医院泌尿道感染有效的干预措施
1、除非有临床指征,否则应避免插导尿管。如尿路梗阻、尿潴留、尿量测定、手术。
2、应限制引流的持续时间。
3、进行插管和其他泌尿道操作时,采用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
4、在进行插管或解除导尿管系统时,必须坚持洗手。
5、插管前彻底清洗尿道周围区域,使用消毒剂清洗会阴部。
6、采用合适的润滑剂进行非创性导管插入。
7、应用的封闭式引流系统必须保持密闭,避免使用开放式引流系统。
8、尽可能的把尿管固定牢,防止尿管在尿道内移动。
9、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尽可能避免留置尿管,如果需要膀胱引流,应间断性的插管。
第七页,共12页。
已被推荐但还没证实能减少感染发生的措施
1、为病人提供充足的水分。
2、对插管病人进行适当的会阴卫生。
3、对负责插管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
4、从膀胱到收集袋的引流要保持通畅,引流袋放置位置要低于膀胱水平。
5、应使用直径最小的导尿管
第八页,共12页。
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
1、一般护理
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每3日更换尿袋,位置要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逆流。没半个月更换尿管一次。遵医嘱给予膀胱冲洗。
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导尿管及连接管扭曲折叠,观察尿液引流情况。
及时放出尿袋中的尿液,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鼓励患者多饮水或告知家属给患者多鼻饲温开水,避免感染和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