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元日》教学设计
涧东小学 王 妮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妙愿望。(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场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设计意图:“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
“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出示学习目的
三、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老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辞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贺(庆贺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场,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妙的将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妙的心愿)
2、老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刚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幻灯出示)炮竹声声,辞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妙心愿
【设计意图: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如今人们怎么过春节,是为了接下来的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联络“春节”,想想“元日”
过渡:其实,古代时候,人们过“元日"的方式和我们如今没有太大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过“元日”的。
(一)、自主读识,读通古诗(精品文档请下载)
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1)利用自己的经历和工具书把古诗读正确,读顺畅,至少两遍;
(2)自学生字,做到会认会写。
2、检测:
(1)、幻灯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什么地方停顿,并标一标.
(4)、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5)、 听写4个字。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在练习本上写。注意:爆和符 的写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的朗读应是循序渐进的,过多或过高的要求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本课4个生字,所以在设计中我先要求学生把诗读正确,当然,诗不像其它的文体,语言比较口语化,随意化,它有着较强的节奏感,所以会读诗,也应当包括读好诗句中的停顿,表现出节奏.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合作读议,理解古诗
同桌读议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络我们如今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