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相关理论
概念
原因
预防及护理
第一页,共56页。
“褥疮”-------压疮
近年来,压力性溃疡简称压疮已替代了“褥疮”(其拉丁文意思为“躺下”),因为它不仅发生于卧床病人,而且也发生在坐位病人。压疮的形成存在着以压力为主的多因素学说,其病理实质为受累部位皮肤及软组织 的缺血缺氧性坏死, 称为溃疡较符合病理特征。
第二页,共56页。
压疮(Pressure Sore)
定义:
是机体某一部位因长期过度受压,由压力、剪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
在长期卧床、全身营养不良、老年人中较常见,特别是瘫痪患者 。
。
第三页,共56页。
概 述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在护理领域仍是难题,其发生率并没有随着医学的进步而显著控制。在全球范围来看发病率与15年前相比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国内外也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 的指标之一.
(压疮—护理质量的指示剂)
国内以前的观点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提出压疮的标准为0,带
入院者不准扩大。国外护理的观点认为压疮部分是可以预防的,
但并非全部, 有些患者禁止翻身,
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
第四页,共56页。
压疮—发生率(国外有关资料统计)
住院老年人,发生率为10%~25%。
急救医院,%。
一般医院的发生率为3%~14%。
患病未入院而在家中治疗发生率为50%
%%接受康复治疗的截瘫患者至少有一个部位发生压疮.
压疮病人的护理量增加50%.
第五页,共56页。
压疮—转变率
如果事先做一个PU发生危险因素评估,凡认为存在危险因素而不采取措施的病人100%会发生PU。%会发生PU。通过培训病人体位摆放、减压设施的应用、增加护理人力、新的制度指导原则,PU发生率可降至11 .5%。
有学者做了一项调查:已发生的PU中95%是可以预防的,而只有5%是属于不可避免的。
第六页,共56页。
压疮发生的原因
内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
第七页,共56页。
压疮发生的内源性因素
感觉
感觉缺失造成机体对伤害性刺激毫无反应,肌肉和血管失去神经支配后舒缩功能丧失导致局部组织血循环障碍,缺血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力下降,易致血栓形成造成组织坏死。
营养
血清白蛋白每下降1g压疮的发生率增加3倍
组织灌注状态
年龄
体重
体温
精神心理因素
神经压抑、情绪打击可引起淋巴管阻塞,导致无氧代谢产物聚集而诱发组织损伤。
第八页,共56页。
压疮---外源性因素
目前公认的四种因素
压力
剪切力
摩擦力
潮湿
第九页,共56页。
压力导致的病生理改变
毛细血管关闭压(CCP)正常为32mmHg。
外界压力
当局部组织过度受压时 皮下组织的血管网(超过正常CCP时)
组织微循环将被阻断 局部组织缺血 低氧血症 酸中毒
水肿以及坏死
局部组织处于持续不减轻的压迫下,产生血液循环障碍,毛细血管及微静脉扩张、水肿、吞噬细胞浸润,继而血小板聚集,组织细胞肿胀及血管周围出血,同时汗腺及皮下脂肪出现退化,表皮坏死脱落。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第十页,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