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古诗两首.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两首.doc

上传人:qnrdwb 2022/1/8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两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题
古诗两首
日期
星期
设计者
王文芳
教材分析
读了《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你会沉醉于深秋的美丽风光之中。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风光,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和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风光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慨。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补充
学****资料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善用夸大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描写秋天的诗:《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课堂检测单一
你读我圈
菊  残  君  记   橙 橘 犹  刘  赠
连一连
菊   犹  已   枝     橙黄    
橘绿  叶  花   有      经
课堂检测单二

径  斜  停    枫  晚  霜  于
2。 补充诗句
3、写上适宜的词。
一( )花 一( )歌 一( )枫叶
一( )诗 一( )枪 一( )白云
教学
预设效果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学 **** 过 程(第一课时)
环节
学 案
导 案
谈话导入,
融情入境
(2分钟)
看图说话
2。观察老师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注意写字的笔画细节。
1.复****识字一
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教学“刘",指导书写。
,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朋友友刘景文的一首诗。
自主合作,
认识生字,
通读古诗
(10分钟)
导学单:
完成下面的学****任务,在完成的题目前面打上√
(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  )2。把会认读的字用◎圈出来(至少读三遍)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菊残 犹有 傲霜枝
好景 君须记  正是 橙黄桔绿
(  )3。我要和小伙伴一起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
(  )4。划出不明白的词语,和小伙伴讨论一下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  )?你是从哪些句子知道的?
下发导学单,在学生进展自主合作学****时进展课堂调控和适时的指导,保证课堂的秩序和学****的条理和效率。
三、
检测反响,
指导通读。
(5分钟)
听老师范读古诗,仔细感受每一个字的读音和整首诗的朗读节奏。
和合作伙伴一起参加全班朗读大比拼,争取把诗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1老师范读古诗《赠刘景文》
2组织教学,学生以两人学****小组进展朗读比赛,看哪些合作小组能把古诗朗读得正确、流利。
注意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特别是
“擎”“橙”的后鼻音,“正”“霜”的翘舌音、后鼻音,都要读得饱满而有力。
老师精讲,
指导识字
(8分钟)
学生保持端正的坐姿,以全心全意的倾听状态,认真听老师的教授。
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告诉老师。
领读或者跟读词语。
认读单个汉字。
根据汉字的字形,猜猜哪些是形声字,并根据字形特点记住这些字。
学****单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