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文档名称:

1.1宇宙中的地球lvxl.ppt

格式:ppt   大小:11,062KB   页数:8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1宇宙中的地球lvxl.ppt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6/8/10 文件大小:10.8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1宇宙中的地球lvxl.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必修Ⅰ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上下四方曰宇无限的空间往古今来曰宙无限的时间注:即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现在所说的“宇宙”, 只是目前所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我们将其称为“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古代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中国古代: “天圆地方说”及“混天说”古代埃及人认为: 大地是漂浮在水上的古代希腊人认为: “大地下有支柱支撑着”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古代印度人认为: “大地是驮在大象背上的”盖天说: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混天说: ?中国古代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是一个圆球,地则位于这个圆球的中间。天在不停地旋转,日月星辰随天运转,转到地平线之下就看不见了,这种见解比盖天说更合理地解释了天体的出没。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东汉张衡《浑天仪注》),即天地之间上半充满了气,下半则充满了水。到了北宋时代,张载提出“地在气中”(《正蒙·参两》),认为天地之间完全为气所充满。中国古代的浑天家并不排斥宇宙无限观,汉代浑天说的代表人物张衡就主张“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灵宪》),认为球形的天球并不是宇宙的边界,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 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8 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20 世纪 60年代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逐渐扩展到 150 ~200 亿光年的时空区域——“宇宙大爆炸”学说横空出世。?公元 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地心说”。宇宙起源?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 150 亿年前,在这四大皆空的“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刚刚诞生的宇宙是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的迅速膨胀,其温度迅速下降。最初的 1秒钟过后,宇宙的温度降到约 100 亿度,这时的宇宙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形成的一锅基本粒子汤。随着这锅汤继续变冷, 核反应开始发生,生成各种元素。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 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然后,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终于诞生了。这幅大爆炸图景,是目前关于宇宙起源最可能的一种解释,被称为“大爆炸模型”。大爆炸理论诞生于 20年代,在 40年代由伽莫夫等人进行补充和发展,但一直寂寂无闻。直到 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不过也只是觉得它很好玩,并不信服。人们更愿意认为,宇宙是稳定的、永恒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爆炸模型在科学上有强大的说服力。我们不得不相信,宇宙有一个开始,也将有一个终结。它产生于“无”,也终将回归于“无”。如今:天文学家把已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做“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半径约 140 亿光年注意:是可见宇宙半径,并非宇宙半径光年距离单位?活动已知宇宙半径,换算为千米: 140 亿× × 10 12 = × 10 23(千米)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观察到宇宙里有些什么? 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云、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