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语言的演变授课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865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言的演变授课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9 文件大小:8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言的演变授课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语言的演变授课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0页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30页
思考问题
熟读课文,并概括全文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阐释语汇的变化
第一部分:阐释语言变化的概貌。
第三部分:阐释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30页
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本文主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
分析第一部分
本文主要论述“语言的演变”。
第一节的哪一句话提出了文章的基本观点?
开头第一句话:“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换一种说法:
语言是变化、发展的。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30页
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
文章在开头写这段话,目的是什么?
写这一段话是为了证明“语言的变化的”。
朱熹听颜回讲话,是真实的事情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假设举例
既明确又有趣味。
不是真实的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30页
第一部分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其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就有三种情形。哪三种情形?请你先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再用四个字来概括。
思考问题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30页
一句话
四个字
不能单用
受到限制
已经不用
1、意义没有改变,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
2、意义没有改变,使用受到限制。
3、古时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30页
以人们熟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有事运用典型举例的论证方法加以证明,这样举例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一部分在分析论证中运用了分类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古今语汇意义和用法演变的三种情况,明白透彻。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30页
1、根据划出的词看,哪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            意义相同,不能单用的有:  古:    形    貌    衣    镜    妻    自    信   外  ↓     ↓    ↓    ↓    ↓    ↓    ↓    ↓  ↓     
今:   体形  容貌  衣服  镜子  妻子  自己 相信 外面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中许多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成了复音词里的一个词素,有的只是成语的一个成分。如“形影不离”、“糖衣炮弹”、“破镜重圆”、“自以为是”、“信以为真”等,这是古今汉语的一大差别。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30页
2、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之”在古代汉语里使用极其频繁,其它用法暂且不说,单就表示从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就有附在名词后边的。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有时附在形容词后边的,如“高爽之地”。可是“之”表示从属关系时,今天就不能说“李明之学问很好”,“美丽之校园,令人陶醉”等,因为这种说法半文半白,不规范,要把这两句话中的“之”改为“的”,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在某些特殊固定短语里,“之”仍旧保留着。如“之上、之下、之中、之内、之外、之前、之后、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条件之一、一技之长、光荣之家、少年之家”)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