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假性近视地预防及治疗.doc

格式:doc   大小:22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假性近视地预防及治疗.doc

上传人:511709291 2022/1/9 文件大小:2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假性近视地预防及治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1 / 14
word
假性近视的预防与矫治
姓 名:段 忠 海
单 位:小康眼镜
邮 编:635000
联系:1
word
word
2 / 14
word
文 献 综 述
本文首先对假性近视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假性近视的分类与临床特点,假性近视的诊断与治疗,假性近视的预防等方面进展了介绍。
通过介绍假性近视形成的原因:由于变凸的晶状体不易松弛,远处平行光线进入眼,经变凸的晶状体较强的屈折后,其焦点就不落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东西模糊不清。医学上把由于眼的屈光力增强,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称为假性近视。所有足以引起调节紧或调节痉挛,看远时不能放松调节者,均有假性近视产生。
从而引出假性近视的主要分类:正视性假性近视、远视性假性近视、混合性假性近视。告诫我们不要把正视眼,甚至远视眼误诊为近视,从而使原来近视者表现出更高度数的错误做法。
然后通过介绍假性近视的临床特点:远视力低于近视力、视力不稳定、疗效不确切、多见于青少年。
进而引出假性近视的诊断与治疗,假性近视的诊断方法主要有雾视法、散瞳法、吴燮灿教授的同位动态检影法三种方式;假性近视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松调节治疗法〔药物疗法、戴凸透镜法、远眺法〕、采用提高视觉中枢的兴奋性改善视觉功能的方法、改善学****环境、利用同视机原理所设计的光学治疗仪治疗、利用电子振荡或电脉冲所设计的治疗仪治疗、利用单眼立体视觉原理绘制的“远眺图〞防治假性近视等六种方法。
最后讲述预防假性近视的有效措施与展望未来。预防假性近视的有效措施本文列举了9种:养成良好的卫生****惯,防止眼睛感染;教育孩子学会用眼卫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防止作业时间过长,减少视疲劳;合理安排学生作息制度,劳逸结合,让学生坚持上体育课,参加户外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加强保护视力宣传教育,使学生从小做到“二要〞、“二不要〞;改善学****环境的条件;定期检查视力并分别实施管理;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忌偏食;采用配镜或预防性治疗。
因此,预防假性近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全民行动起来,对近视要分档防治,抓小、抓早、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矫治和防止加深开展。
关键词:假性近视的定义 产生的原因 假性近视的分类 临床特点
诊断与治疗 假性近视的预防
附论文正题:
word
word
3 / 14
word
假性近视的预防与矫治
第一章 假性近视的定义
假性近视的定义与产生的原因:
学龄儿童或青少年长期不适当读书、写字或照明不足等因素,使用调节的程度过强或持续时间太长,造成睫状肌经常处于持续性收缩状态,引起调节紧或凋节痉挛,因而在长时间读写后转为看远时,不能很快放松调节,造成头晕,眼胀,视力下降等视疲劳症状。由于变凸的晶状体不易松弛,远处平行光线进入眼,经变凸的晶状体较强的屈折后,其焦点就不落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东西模糊不清。医学上把由于眼的屈光力增强,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称为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区别: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从症状上看都有视力疲劳、远视力不好而近视力好的特征。但假性近视属于功能性改变,没有眼球前后径变长的问题,只是调节痉挛,经睫状肌麻痹药点眼后,多数可转为远视或正视眼。因为眼球前后径没有加长,眼球结构并未发生变化,仅仅是生理机能的改变,所以一般不需要配戴眼镜。经过与时治疗和注意保护,使睫状肌放松,视力可以恢复正常。如在假性近视阶段不引起重视,继续开展下去,眼球的前后轴变长,这时眼球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即成为真性近视,就必须配戴眼镜来矫治。
因此,所有足以引起调节紧或调节痉挛,看远时不能放松调节者,均有假性近视产生。
第二章 假性近视的分类与特点
假性近视的分类:
假性近视眼是在真正的正视眼,轻度远视眼或轻度近视眼的根底上,在看远处物体时还有局部调节作用参与,因而形成正视性假性近视、远视性假性近视、混合性假性近视。
word
word
5 / 14
word
1〕正视性假性近视:原为正视眼,由于眼睛调节过度,使眼表现为近视眼,在滴用睫状肌麻痹后变为正视眼者,叫做正视性假性近视。
2〕远视性假性近视:原为远视眼,因用眼过度产生调节痉挛,使远视力下降,表现为近视眼,待散瞳后表现为远视眼者,叫做远视性假性近视。
3〕混合性假性近视:原为近视眼,因调节痉挛,使近视度数加深,待散瞳后,近视度数下降,但仍为近视,减小局部就是假性近视。
因此,常把正视眼、甚至远视眼误认为近视,而使原来近视者表现出度数更高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