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历史三调》的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三调》的读后感.docx

上传人:沐雪 2022/1/1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三调》的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文档 仅供参考
《历史三调》的读后感
  《历史三调》这本书,虽然其主题是义和团运动,副标题就是-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周祯伟:柯文《历史三调》读后感。在读完全书之后发现,这本书讲的就是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历史,用这三个维度来理解。柯文在书中所提到的作为事件的历史指的就是历史学家研究所得到的历史。作为经历的历史指的就是历史事件直接参与者的历史。作为神话的历史指的就是被政治、感情等利用而为现实服务的历史。
  作为事件的历史是指历史学家研究所得到的历史,历史学家的工作顾名思义是解释和理解历史,但是历史学家的解释和理解是有要求的。"历史学家最重视的是根据知识层面确实当性而非感觉层面确实当性来勾勒历史画卷。…但是作为历史学家,我们在理解和解释历史时,必须有意识地遵奉(在实践中从未完全实现过)社会公认的关于确当性和真实性的强制性标准。"其实这就是章学诚所指出的史德的观念即著书者的心术,这是历史学家的一个职业标志。同时"历史学家是在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从事研究工作的,这是历史学家的另外一个职业标志。"于是柯文就提醒历史学家,必须十分小心,"(知道结果)可使历史学家赋予在此之前的历史事件一些意义,一些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并不存在因而也就不可能为事件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所知的意义。"这也就是历史学家解释的历史在一些重要方面会完全不同于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历史学家不要用后见之明来对待历史和阐述历史。
学****文档 仅供参考
  还有,柯文指出:"历史学家在重塑历史的过程中虽然比直接参与者拥有更多(和更全面)的证据,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历史上'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已不为人们所知了'。"因而对于历史研究中史料即证据的运用和掌握也是历史学家所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王家范老师的一次讲座中,对于李伯重所认为江南在明清时期已经是前工业化或者之类的说法批评时,王老师说,我手上有很多资料,我可以拿出很多来证明李伯重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同时我也可以拿出很多的材料,而且是完完全全意见相左的史料。通过这句话,可见历史学家在表达自己的历史时,很容易用可以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和史料,而对于其他的会进行一定的过滤,也可以说是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
  但是是不是在如此多甚至可以说是致命性的难题和困难面前,历史学家的努力都可以被否认了呢?柯文给出的答案是否认的,"如果我们不要求历史学家提供他们无法提供的东西-原原本本的历史,如果我们承认历史学家能够提供的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是有价值的-至少因为它们与历史的直接创造者的理解和解释是有所不同的,那么,一切的努力都不是没有意义的。"而历史本身的不可知性或者说其不确定性、不完整性和短暂性,正是其不断吸引历史学家去研究它的魅力所在。在笔者看来,如果历史的所有真相都原原本本地摆在那里,那还要历史学家干什么?历史也就只是那些死气成成的档案和文件了。
学****文档 仅供参考
  而作为经历的历史是指历史事件直接参与者的历史,可是"直接经历者在以后的岁月中会不断地复述过去发生之事,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造'他们过去的亲身经历,以便保持个人经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这也让我们会对经历者所留下的所谓原始史料抱有一定的警惕。比方诸多名人的日记,翁同和、胡适等等,他们或者是要回避一些在他们或者后人看来见不得人或者不可轻易见人的东西,甚至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