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 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 、自主化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 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 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 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 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 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 我们注重全员参与, 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 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 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 、多角度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 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 、系列化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 、课时安排、落实制度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 4 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 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 2+2 的形式, 2 为教师指导课,每月 2节, 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 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 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 为个人实践活动课, 放在每周的周末, 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 2 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 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 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 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 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 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 、教师选聘、培训制度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 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力求通过竞聘, 择优录取优秀教师,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 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 集体交流讨论,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3 、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 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 做到科学、务实、创新, 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具体做法是: 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 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 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 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 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 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 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 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 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 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 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 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4 、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阶段性案例: 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 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 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阶段性反思: 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 经常进行反思, 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教学实录: 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 并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