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次小班美术写生活动有感“咦,你怎么在户外上美术课? ”“小班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幅画, 行不行啊? ”“今天外面风很大哦,他们会不会走神? ”面对着一个个质疑声, 叶老师完成了一节小班合作写生画――紫剂花。虽然她心中也有过这样那样的担忧, 但还是对自己说放手让孩子做吧, 相信他们就是相信自己。他们也的确给了我们出乎意料的美丽作品和珍贵经历。一、观察,是必要的准备春光明媚的三月, 幼儿园里桃红柳绿、一片生机盎然。我们带领着小二班的孩子们徜徉在这美丽的世界里……那开满紫荆花的紫荆树下是孩子们经常驻足、游戏的地方。当孩子们欢笑嬉戏的时候, 紫荆树仿佛也颔首微笑、花枝颤颤……儿童与花儿相映成趣, 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呀于是有一天, 我们带着孩子们站在紫剂树下, 开始仔细打量这种植物, 它的颜色、它的形状、它长的位置……我们还拍了照片带回教室让孩子们继续欣赏,就好像把春天带进了教室……二、找准切入点,展现教师的智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一个善于研究、善于思考的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有力保障。小二班叶婷老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紫荆花的花期经历了初开、盛开、尾声几个阶段, 初开的紫剂花太小, 特点不明显; 盛开的紫荆花正所谓花团锦簇、富贵妖娆, 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 难于以已有的经验来表现;在即将长叶子的那个阶段,叶老师发现,花瓣渐渐地变得瘦长,花型也越发明显。这个阶段正好可以让孩子们创作! 用什么方式来创作呢?叶老师回顾到孩子们在九月份曾经用棉签画过一串红,在早春时节曾经用棉签画过迎春花,孩子们对棉签比较熟悉, 而且十分感兴趣, 为此叶老师还专门创编了简单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绘画“小棉签,手中拿,蘸一蘸,舔一舔,画一画”。于是创作工具就选定为棉签。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 不是在教室里, 就是在美术室里。这次, 叶老师打算把课堂搬进大自然对此,叶老师是这样考虑的:首先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我们的幼儿园里就有美丽的紫剂花, 为什么不能在紫荆花下作画呢, )其次,惯常的在教室里看着视频或者图片远不如在大自然中更直接、更加全方位观察! 既然是在户外创作,把全套课桌椅和画具都搬到户外显然太费周折, 人手一幅画纸自己作画又略显分散。能否考虑小组合作呢? 3―4 岁的孩子虽然还不会分工合作, 但是这个课题给了他们极大的便利: 紫金花不仅开在树枝上, 也开在树干上, 无论哪个部位的创作都是合理的, 根本无需有意分工。于是创作方法就定位在小组合作完成。三、大胆尝试,发现孩子们的潜能真正地在户外, 在紫荆树下上美术课, 对我们小二班孩子来说, 是第一次。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困扰着我们: 孩子那么小, 在户外上课会不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平时在桌上绘画,今天在地上铺纸作画会不会有问题?小组之间合作完成一般在中大班才实施, 在小班孩子身上能落实吗? 不尝试怎么能知道?!我们在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后(地垫、棉签、小颜料盒人手一份、画好紫荆树干的的大画纸若干) ,小班户外美术活动在紫剂花下开展了! 虽然孩子们刚开始会对突如其来的春风感到欣喜, 会对地上的小石子发起兴致,但孩子们的总体表现,往往出乎大人们的意料。鸟鸣、蓝天、微风、蚂蚁并没有让孩子们东张西望思想不集中,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