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

格式:docx   大小:20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

上传人:书生教育 2022/1/10 文件大小:2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1
精品文档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生注意:,满分6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H—1 C—12 O—16 Cl— K—39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切合题意。
1.化学反响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2
精品文档
A.①④⑥B.①③⑤⑥
C.①②⑥D.②③⑤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纸焚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镁条焚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C.酒精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
D.蜡烛焚烧后质量变小
3.氢***酸(HF)对玻璃有腐化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琢各样精巧图案,氢***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响能够表示为SiO2+4HF===X↑+2H2O,对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可能含有氢元素B.一定含有硅元素、***元素
C.可能含有氧元素D.X是一种氧化物
4.对于化学方程式2Mg+O22MgO,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3
精品文档
5.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响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按图剖析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反响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B.该反响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2
C.该反响是化合反响
D.反响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
A.CaCO3CaO+CO2↑B.4Fe+3O22Fe2O3
C.Mg+O2MgO2D.2KMnO4K2MnO4+MnO2+O2
7.如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响前后质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4
精品文档
比率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该反响中CaO起催化作用B.该反响中CO2是生成物
C.该反响是分解反响D.该反响是化合反响
8.***往常要放在棕色瓶中,若在阳光直接照射下会发生如下反响:4HNO34NO2↑+X↑+2H2O。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此反响属于分解反响B.其中X的化学式为O2
C.反响前后原子总数不变D.反响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9.在反响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巧完全反响,生成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5
精品文档
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
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
D.反响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
10.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响,测得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D一定是该反响的催化剂
B.该反响的基本种类是分解反响
C.该反响中参加反响的B、C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响中参加反响的A、C的质量比为21∶20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9分)写出下列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细铁丝在氧气中焚烧: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6
精品文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纯净物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若发现铁钉表面已生锈,应付其进行的办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NH3+________Cl2===________N2+________NH4Cl
(2)________FeS2+________O2________Fe2O3+________SO2
(3)________C2H6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