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书,我成长的足迹.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我成长的足迹.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8/1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我成长的足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我成长的足迹盛夏的午后,一个人躲在房间,不喜欢空调的“嗡嗡”声,打开房间所有的门窗,泡了杯清茶,喝着“知了”声,随意翻看着刚到的新书,似乎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书香味,仿佛茫茫草原中牧马人的歌声,令人心醉神驰!我的思绪也随着这淡淡的书香,仿佛在水中投下一块石子所激起的水波一样,一层一层,慢慢地荡漾开来……回忆我走过的 25 年,看过的书也算不少了。不同时期看的书也都不一样。小学时妈妈给我买来的《安徒生通话》、《一千零一夜》、《上下五千年》,我都看了好几遍。记得小时候最喜欢上的课就是语文课,每当老师讲起一个个文化伟人, 说起一桩桩名人趣事时,我总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伙听。看到老师欣慰的目光和同学羡慕的眼神,那种内心的满足感就成了我看书的最大动力。上了中学, 记得那时学****的语文课文大多是一些著作的片段,如《茶花女》、《骆驼祥子》、《雷雨》、《家春秋》等,正是这些片段的学****非但没有满足我对这篇文章的愿望,反而激起了要读完正本著作的强烈渴求,就是这样,随着高中语文课中出现的著作片段,我无一例外地把像《围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堂吉诃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巴黎圣母院》、《漂亮朋友》、《茶花女》、《骆驼祥子》等名著读完,到了高三,语文书中涉及的文章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了,我的阅读重点又转向了杂文和散文,《鲁迅杂文全集》、《冰心散文选》、《张爱玲散文集》、《朝花夕拾》,还因为这些伙伴,使得每次模拟考试中语文的阅读理解,都能斩获高分。后来上了大学,虽说读了数学系,但心中对于书的那份渴望与追求,却丝毫没有颓减,相反常年沉浸在微积分、高等数学的我来说,书的力量就不仅仅是满足内心的满足了,它还具备消“数”解“困”、沁人心脾至功效!学校的图书馆很大,藏书万册。刚开始喜欢看一些当代作家的小说和散文。余华的《活着》,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梦里花落知多少》,路遥的《人生》,阿来的《尘埃落定》,让我在花前月下、虚度光阴的大学生活中找到的宁静与充实,使我懂得沉下心来,力戒浮躁,做真人,做真事··· 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一名教师,看了不少教育家的教育学专著。如在接手的第一本教育类书《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个个浅而易懂的道理,给我提了 100 条建议,使我奠定了教师的义务和使命。随后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深刻讲解了做孩子们的朋友,用爱铸就教育的伟大;孟繁华先生的《赏识你的学生》,使我明白再调皮的学生,都是有“法”可依的:努力寻找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无限放大;后来当了班主任, 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成了我的床头读物,一条条班规的制定与实施,一个个班级活动的开展与反思,一桩桩让人头痛的学生事件的调查和解决···都让我这个新手受益良多;再后来,随着自己对一个个问题学生和教育案例的思考, 慢慢喜欢上了写一些反思式的随笔****惯每天把一些有灵感的东西纪录下来进行思考、分析。久而久之,竟发现以“书”促“思”、以“教”促“写”是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好手段,随着自己对教科研的热爱和兴趣,之后订阅了冉乃彦先生的《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