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人文会学归的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文会学归的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1772186**** 2022/1/12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文会学归的心得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文会学归的心得体会
  谢谢复旦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华师大硕士导师黄玉峰老师。
  感谢王岱老师的《雷雨》,最终没有给周朴园一个明确的定论,周朴园文学形象的美就美在他爱过又抛弃,思念又害怕,良知未泯又顾虑重重,——原来这就是艺术。课堂上那个可爱的小女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几度令我潸然泪下。
  感谢赵谦翔老师的发言敢死队,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还有如此的高招;他“赞陶潜诗”的训练,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能够准确地赞美陶潜的诗歌,不就很好地把握诗歌,了解诗人了吗?
  感谢唐江澎校长的公开课,别开生面,独辟蹊径。事先准备好话题,让学生当场抽题,准备三分钟,上台发言,然后给以恰如其分的点评。成功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辟了语文教学的新路径。
  感谢程翔老师的《爱莲说》,循循善诱,由浅入深,语言简洁,课堂干净。“读”“译”“问”三字作为课堂的主线,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其最有意义的问题是:周敦颐为何不直接抒情。哦,这就是文学的手法,文学的手法彰显艺术的魅力。
  段素玲校长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蔚为壮观。他提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我们要学生学****进而考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顿悟,我们缺乏长远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说教,培养学生“做圣贤,成大器”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归宿。做一个有担当的班主任,做一个有担当的校长,做一个有担当的教育局长吧。因为:自己的孩子是***生命的延续,而学生是我们精神生命的延续。哦,精神的延续,薪火相传,代代生辉,何其伟岸。
  给全体参会人员带来巨大精神享受的高平老师,女,泰安人,大姐名叫婷婷,二姐名叫兰兰,三姐名叫焕焕。停下来,别来女孩了;拦一拦,别来女孩了;换一换,别来女孩了;结果第四个女孩---高平来了。愧疚的母亲对失落的父亲说,送人吧,的父亲用自己的粗布小褂包裹着出生三天的高平走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却没进人家的门,又莫名其妙地把闺女抱了回来。
  挨着饿上完了小学,因为仅有的一点饭食属于弟弟;受着苦跑完了初中,因为没有自行车;高中需要每天往返,因为不回家就没有饭吃。不知从哪儿淘来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学是上坡,60里的山路;回家是下坡,依然60里的山路。首次自行车之秀就滚进了深深的山谷,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