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课飞呀飞------- 《小蜜蜂》说课稿说课人:岱岳区大汶口镇中心小学张敏一、教材分析《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 4/2 拍, F 大调。这首歌仅用了 5 个音写成。全曲生动地刻画出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蜜蜂”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小动物, 他们在生活中已通过实物、电视、画片等不同渠道贮存了有关的“蜜蜂”。但对于用音乐来表现“蜜蜂”的学习还是首次。本节课的音乐形象生动而鲜明, 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领会音乐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 、技能目标: 学习歌曲《小蜜蜂》, 让学生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 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三角铁、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3、情感目标: 通过聆听和表演, 感受音乐所表现“飞”的音乐形象, 感受动物的可爱。 4、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爱劳动的情感。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以学生主动练习、自编歌词、听辩听唱等学习方式, 坚持“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乐( le )中学,乐(yue) 中做,促使学生热情参与, 增强学生对音乐体验。将音乐欣赏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合在一起, 将音乐技能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信心、合作意识、创造意识等培养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音乐整体感知能力、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四、说教法 1 、听唱法听老师弹旋律,学生哼唱曲调,给学生以完整、准确的音乐形象。 2 、提问启示法提问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学生更多想象与说的空间, 不束缚他们的思维, 使他们有话好说, 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故事引入法讲故事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整个教学环节由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贯穿始终。让学生始终陶醉在故事的世界里。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曲。五、说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情景导入首先播放一曲学生熟悉的优美儿歌《小燕子》让学生模仿各种飞行动物“飞”进教室。接着让学生聆听小提琴独奏曲《蜜蜂》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回答“速度比较快”。让学生注意到这首乐曲的速度, 这种速度的乐曲能够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动物? 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聆听音乐《蜜蜂》之后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出学生们回答的小动物是蜜蜂,它的特点就是整天忙忙碌碌飞着采蜜。随之再次播放乐曲〈蜜蜂〉,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张开“翅膀”飞舞起来。屏幕出示“蜜蜂”曲名, 请学生回答蜜蜂的模样。并一起讨论小蜜蜂辛勤劳动, 采集花蜜, 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从“你喜欢小蜜蜂吗?你会唱小蜜蜂吗? ”入手, 请一学生唱一唱他所知道的小蜜蜂的歌曲,从而引出今天所要学唱的歌曲《小蜜蜂》。( 2 )整体感知,学习探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闭上眼睛认真聆听三遍歌曲,每一遍都带着不同的问题聆听。第一遍问: 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是这样的? 第二遍时: 歌曲有几段呢?第三遍时: 你能用歌声模仿小蜜蜂的声音吗? ( 每一遍聆听前都设问, 使每一遍聆听都具有挑战性, 在不知不觉中,这首歌已深入学生心中。)接下来,教师有感情和动作进行范唱。给学生想起来唱歌表演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 让学生感到要尽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