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圆柱圆锥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99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圆柱圆锥教案.doc

上传人:小辰GG 2022/1/12 文件大小:1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圆柱圆锥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遂平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
年级
学科
主持人
主备人
201132
六年级
数学
备课内容
圆锥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节圆 锥的体积,编写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安排的, 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难点,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 演示,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了解圆柱与圆 锥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知识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准 确地运用。
能力目标
组织学生分组实践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总结比较探究圆锥体积 的计算方法。通过比较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区 别。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提高学生思维和逻辑观念。
教学重点、难

八、、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沙子和水
遂平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安排
1
遂平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继成 备课题目圆锥的体积
教 学 过 程
一、 情境引入
师:1、出示一堆粮食堆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说出它的底面是什么形状? 怎样才能测得这个圆锥形粮堆的高度?
2、 回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谁能汇报一下圆柱体积的推导方法和依据呢?
3、 猜想一下,圆锥体粮堆的体积与哪些条件有关呢?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4、 过渡:前面我们认识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学****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能否
仿照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来求出圆锥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
圆锥的体积)
二、 实践活动,探究猜想
1、 分组实验: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实物比较一下圆锥和圆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联系, 利用你们准备好的小米,来想办法找出圆柱体积、圆锥体积的关系。
2、 小组汇报演示,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还有圆柱体的体积都与底面积和高有 关系。我组选择等底等同的一个圆柱和圆锥进行实践操作,每次把圆锥里装满小米,用 尺刮平,倒入圆柱体中,三次倒满,可以得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的结论。
3、 学生提出疑问,大家相互交流解决。
4、 引导学生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用字母怎样表示,那么圆锥和体积应怎样表示呢? “S”表示什么? “ h”呢? 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X 1/3,为什么要乘以1/3呢?
5、 板书v=1/3sh指名说明为什么要乘以1/3。
6引导学生总结体积相等、高相等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7、 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汇报、交流做法。
8、 教师总结:计算圆锥的体积要找出它的底面和高,不要忽略乘以 1/3。
三、巩固拓展
1、 填空:(1)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 )的圆柱体积的1/3。
(2) 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体高的( )倍。
(3) 把一个圆柱削成最大圆锥,削去部分是圆柱的( )是圆锥的( )倍
遂平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 选一选
(1)圆柱的体积比它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大( )
A、3 倍 B、2 倍 C、2/3
(2)圆锥的咼有( )条,圆柱的咼有(
A、1 B、2 C、3 D、无数
)条。
四、汇报总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 计算圆锥的体积应该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练****br/>12 页 1、2、3 题
2、 课堂作业
13页4-7题





遂平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
年级
学科
主持人
主备人

六年级
数学
备课内容
圆柱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学****圆锥的体积打 下基础,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一 —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 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技 能。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 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