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边城.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边城.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2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边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931 年秋, 沈从文应杨振声之邀, 离开上海, 到青岛的山东大学执教。这是他生活沉静, 精力旺盛, 创作多产的时期。青岛的山东大学花木掩映,景色宜人。授课之余,他常常独自走出校门,沿着海岸走过浴场、炮台、海湾石滩,看浪花翻腾,云起云飞。面对大海,面对自然,激发了他更多的写作热情。 1933 年夏,沈从文偕未婚妻张兆和到青岛崂山游玩,在风景秀丽的一条溪的对岸, 他们看到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姑娘, 穿着一身孝服,在岸边哭着烧了纸钱,便在小溪中汲了一罐水,提着回去了。这一个看起来十分寻常的情景,勾起了作家对故乡一种“起水”的古老****俗的联想。在湘西,当长辈去世时,小辈要到附近的河里或井里去取一些水,象征性地洒在死者脸上身上, 表示洗净他在尘世间的污垢, 进入天堂。看着这位孝女远去的身影,沈从文对张兆和说,他准备根据她写一个故事。不久,他回到北京便与张兆和结婚,定居于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院里。因院内有一棵枣树和一棵槐树, 遂取名为“一枣一槐庐”。就在这个小院里,沈从文开始了《边城》的写作。他将长期积累的故乡的“哀乐人事”,巧妙剪裁加工,结构了一个曲折哀婉的爱情悲剧,他“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展现了川湘边界小山城茶桐人们的生活。《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小说乡土文学之作,是它奠定了沈从文在 30 年代乡土文学中的地位。它通过对已经逝去的一段往事的追忆,构建了一个象征性的框架,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是一幅描绘人性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性的赞美诗,它是沈从文所营造的众多的“希腊小庙”中最“精致、结实、匀称”的一座,而“庙”中所供奉的“神”——人性,充满了永恒的生命与活力。故事是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的。 70 岁的老船夫勤劳淳朴, 为人热诚, 他撑船摆渡 50 年如一日, 深得乡民的拥戴。但他内心深处却隐藏着忧郁,他不能不经常考虑他唯一的亲人——外孙女翠翠的将来。 17 年前, 他的独生女悄悄爱上了一个屯防军人,也曾想双双逃走。但那男子不愿损害军人的名誉, 便首先服毒死去; 船夫的女儿生下小孩后, 到溪边故意喝了许多冷水也死去。留下外孙女翠翠和老船夫相依为命。随着翠翠长大***,老船夫也日益心事重重,他深悔过去对独生女心思的疏忽,力图在外孙女身上补救,以防悲剧的重演。作家用他那充满灵性的笔,着力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少女翠翠的形象。她透明纯净, 天真未泯, 却又情窦初开, 逐渐成熟。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他,而翠翠却只爱傩送。翠翠和傩送的恋爱过程,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沈从文调动多种表现手段, 细致入微地揭示一个少女内心的隐秘。但是爱情的结局却是悲剧:哥哥天保因为得不到翠翠的爱, 就主动退出, 驾船下辰州, 中途船破人亡; 弟弟傩送爱翠翠, 心中却抹不去丧失手足的凄凉,他对老船夫既有误解,又不为别人拿一座碾坊的财产引诱而动心,在心情的矛盾痛苦中离家外出。在一个风雨雷电的夜晚,小溪边的白塔倒了,老船夫也死了,翠翠成了一个孤雏。翠翠的悲剧是哀婉动人的,他失去了外祖父和傩送,却得到了傩送的父亲顺顺、杨马兵等许多人的温爱。她执拗地留下, 等待着遥远的情人。傩送“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也许明天回来! ”翠翠未来的命运如何,作家没有写,只让女主人公在孤独中期待着。沈从文先生编织的故事明丽、简练。他的思想内涵和美好意蕴却是深邃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