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邓稼先.ppt

格式:ppt   大小:1,11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邓稼先.ppt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2 文件大小:1.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邓稼先.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邓稼先——于浩张宁溪邓稼先( 1924 — 1986 ) 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0 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邓稼先被称为“中国***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人物年表 1924 年6月 25 日(农历五月十九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 1936 年邓稼先 12 岁,插班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 1939 年停办)。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1941 年邓稼先 17 岁,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最高学府。邓稼先在此学****四年,终生受益。杨振宁也在联大读物理系及研究生, 比他高三班,两人相交甚厚。在西南联大,邓稼先经好友杨德新同学介绍加入了“民青”(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45 年邓稼先 21 岁 8月,邓稼先大学毕业,正当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之时。 9 月,在昆明文正中学执教数学。 1946 年邓稼先 22 岁 1月,在昆明培文中学任数学教员。 6月,回到北京, 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是年,许鹿希考入北京大学,在给一年级物理课助教时,两人初识。 1947 年邓稼先 23 岁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 1948 年邓稼先 24 岁在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 1950 年邓稼先 26 岁 8月 20 日获得该校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氘核的光致蜕变》( The Photodisintegration of the deuteron )。 8月 29 日,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返国。 9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 1958 年 33 岁 8月,回国后还被人称为〝娃娃博士〞,后调到第二***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工作 28 年. 1959 年 35 岁邓稼先根据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 8年时间搞出***”,选定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这三个方面作为研制我国第一颗***的主攻方向。选对主攻方向,是邓稼先为我国***理论设计工作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1962 年 38 岁 9月 11 日,由罗瑞卿审定,二机部向中央打了一个: “两年规划”的报告,此报告提出争取在 1964 年,最迟在 1965 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的第一颗***。此时,邓稼先和其同事拿出了***理论设计方案,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3 年 39 岁 2月,在华北某地参与并指导了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 9月,接聂荣臻元帅命令,邓稼先、于敏率领九院理论部研究***的原班人马, 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1964 年 40 岁 10 月 16 日 15 时,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1967 年 43 岁 6月 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71 年 47 岁由于“文化大革命”侵袭九院, 邓稼先遭受批斗。正在此时, 杨振宁自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 周恩来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会见,救出了邓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依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稼先连夜写信告诉杨振宁: “中国的***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此信派专人乘民航航班送到上海,在 1971 年8月 16 日饯行的晚宴上送到杨振宁手中。 1980 年 56 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学部委员)。 1984 年 60 岁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年, 地下核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邓稼先高兴地写下: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1985 年 61 岁因直肠癌于 7月 30 日住院。时年,因“***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 年 62 岁 4月2日,由邓稼先和于敏署名,包含九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多位科学家心血的建议书完成,上交中央。写出上交中央的建议书, 使我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月,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5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