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评价.ppt

格式:ppt   大小:55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评价.ppt

上传人:rabbitco 2016/8/12 文件大小:5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评价.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本案例分析以双流县为对象,以 2005 年农用地分等数据为基础,综合选取影响农用地质量的有机质层厚度等 7项自然因素、灌溉保证率等 3项经济因素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赋予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对双流县农用地进行评析,最终得到研究区域的最大隶属度从而确定农用地适宜性等级。评价区域概况和数据来源?双流县位于北纬 30 。 13 ’一 30 。 40 ’,东经 103 。 47 ’一 104 。 15 ’,地处四川省中西部、成都平原东南缘、成都市西南近郊,县区处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位于龙泉山脉中段的西侧。 2009 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50 . 18 亿元,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682 .7万 hm2 ,全年粮食产量 3500 万t。其中, 小麦种植面积 138 .2万 hm2, 产量 563 .8万t;水稻 199 .5 万 hm2 ,产量 1511 .8万t;玉米 124 .8万 hm2 ,产量 667 .7万t;洋芋 64 .9万 hm2 ,产量 229 .8万2;红苕 81 .2万 hm2 ,产量 344 .7万t;油料作物 115 . 5 hm2 , 产量 249 .9万t;蔬菜 110 .2万 hm2 ,产量 3079 .3万t。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农田 90 666 . 67 hm2 。?本案例分析的基础数据是提取自 2005 年四川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库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主要以土地的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能力或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影响大小为评价尺度,同时也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土地的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最为明显。与双流县农用地的生产实际,构建了与农用地定级关系密切 10 个因素为指标体系(图1)。 ?首先对各个层次内部的两两指标进行重要值评判,构造出判断矩阵。采用 l一9标度法, 数值越大,表明该行因素比该列因素越重要, l为两因素同等重要, , 归一化处理后即为该行指标的权重值职。表1显示了经济因素中各因子权重计算过程。?表1中, 为权重值, 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 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查表获得)。当 CR<O .1时,此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检验。同理可以得出所有指标的权重值(表2)。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根据总评判可能出现的结果为元素建立备择集,即农用地适宜性可分为5个等级,即? Y={ 极适宜,高度适宜,适宜,有条件适宜,不适宜} ?极适宜(Ⅰ):土地可持续利用与某种用途而不受到重大的限制,不会显著降低产量或收益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投资和费用。?高度适宜(Ⅱ):土地在持续利用与某种用途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因而产量与收益有降低趋势或是有所减少,投资与费用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但仍然有较高收益,只是稍逊于 I级。?适宜(Ⅲ):土地在持续利用与某种用途时受到中等程度的限制,因而产量与收益明显减少,投资与费用则增加,但仍然有收益,明显逊于Ⅱ级。?有条件适宜(Ⅳ):土地在持续利用与某种用途时受到严重的限制,因而产量与收益明显减少而需要增加必要的投资,以致使收支仅仅勉强达到平衡。?不适宜(Ⅴ):用于各种作物皆不适宜,或种植后引起严重的土壤退化与环境恶化,几乎没有收益。适宜性评价实施?此分析以乡镇为单位划分出评价单元,下列计算以双流县白家镇这一评价单元为例演示等级评价过程。?根据等级划分确定的标准值和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库中实测数据,通过单因素隶属度函数计算得出白家镇农用地各影响因子在各等级上的隶属度并构建矩阵 r,结果如表3、表 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