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地方性知识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方性知识读后感.doc

上传人:zhaojr1943 2022/1/14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方性知识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方性知识读后感
读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一.苏力的学术态度和研究方法
抛却苏力论述的具体内容,此书的意义极大体现在学术态度和研究方法上。正如苏力所言“如果可能,我倒在一些法学家的书本和理念中。 " 当然,在承认法律规避积极作用的同时应该保持中央权威。
后三篇在前几篇理论基础上论述了市场经济与法。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市场经济需要的法,首先否定先验论按理想模式建立法制,不单方面强调立法, 而是从市场经济的实践出发, 建立与自身相符的法,是一个长期互动反复博弈的过程。 “法制本身并不必然允诺一个美好而幸福的社会”, “法不是一种非背景化的普适制度。”市场经济的立法要要摆脱传统的法条主义的立法研究, 注重研究其本身的运作规律和需求诞生的具有法的性质的规则, 同时立法要实现效用最大
化,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考虑司法执法的可能性。最后分析了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中违法犯罪大量增加的原因
第二卷司法问题研究, 是法治本土化在司法方面的贯彻和深入。苏力认为司法是一个最有可能有所作为并产生实际影响的途径, 司法实践更可能是法学理论发展创新的基础。 他首先论述了司法本应具有的一种消极性,提出了法律机构与社会的必要阻隔, 保持 __ 。其次,论述了抗辩制改革在中国的难点, 把一些隐含的的问题提出来, 强调
把制度变革放在中国整体大背景的变革中考察。三、“ __ ”一篇,作者从两个案件的解析中引出了权利间总体配置和权利的相互性问
题,案例中”保护一种权利,实际上必然侵犯另一种权利”,权利交叉重叠并不必然存在互不侵犯界限, “对法律活动来说,也许重要的不是承认权利; 而在于如何恰当地配置权利, 并因此给予恰当地救济
"," 应当按照一种能避免较为严重损害的方式来配置权利。”同时也
让我们重视一个案件的多重法律意义。作者从案例引出“ __ ”公共
性和非排他性”还引出了在法律限度内保护弱者的问题。
第三编是从法学研究的规范化,如何发现值得讨论的中国的法学问题,如何重建中国的学术传统,如何改善法学,如何对待西方学术思潮 关于对法的理解,“本土资源”、“地方性知识”——透露
着苏力思考的痕迹, 成为其法学研究的背景知识。 【引】 作者对“法理学”、“理论”、“宪法”和“后现代思潮”做了独特的理解和解
读,这一部分理论性深,目前理解不了,在积累和查阅资料中待深入感悟。
三 具体问题
从. 苏力的逻辑起点法的概念和功能方面论述自然演进模式和法

的本土资源和制定法与民间法之间的关系
在书中,作者非常郑重的对法进行了外延界定并多次提及法的渊源和功能,来支撑他对变法模式,民间法制定法,本土资源的论述。法的概念成为《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贯穿始终的理念基础,使我们不被繁杂的矛盾迷惑,化繁入简,清晰的找到一条脉络。
(1)苏力界定的法及本土资源。苏力“不主张把法律视为一种抽象的,理想化的价值或体现了价值的条文, 更倾向于从社会学得角度来理解法律,把法律理解为与人们具体现实的生活方式无法分离的一种规范性秩序。 " 这种界定其实是和法的价值角度的界定殊途同归。都要以法的目的为出发点,如耶林所说“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种目的,即一种实际的动机。”不同的是后者强调法的工具性,前者强调点在于法与人们现实生活的结合,
都离不开法产生的价值, 法是如何产生的。法是人们理性选择地结果。人们为了权利才结成契约, 无法以对严格法执行的道义来要求人们放弃权利选择的理性。 法的产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各种利益的反复博弈中****惯惯例升华为法苏力谈到了法律具有确定大致的预期的功能时说 “每个社会中,即使没有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总是会形成一些****惯,实际上起到法律的作用。苏力在
论本土资源时描述这种产生为化腐朽为什么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各种力量的合力或互动任何法律和制度总不断发生变迁, 而保留下来的仅仅是形式,形式的保留,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且这种变革使一种制度产生与当初创造者难以想象的,几乎是一种化腐朽
为神奇的力量。”如同养花,法是由本土资源来的,一方水土一方花,靠理想制定和移植的花由于施肥过度, 适得其反超过了人们的审美观,必定不会成为流行。其次,从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