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门诊工作制度
一、门诊医生应该加强业务学。
二、工作中要做到体贴关心病员,热情主动、态度和蔼,用文明语言、热心解答病员的询问。
三、诊断、检查疾病要认真细致并做好门诊病人登记, 做好疫情报告。
询问患者既往,
提高业务水平。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法律要求实行传染病和因突发事件致病人员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立即用电话通知本辖区内疫情管理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部门的调遣。
三、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
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四、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
五、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各类传染病及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
录。
六、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
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六、对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
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及时上报县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门诊登记管理制度
一、门诊登记一般项目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
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等内容应清晰、完整,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二、门诊登记范围应包括每日工作量, 新病例登记、初复诊登记、
疾病分类、转诊转院、初步诊断、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案,并与处方记
载相一致。
三、门诊登记对需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做出明显标记, 并按规定
及时上报,疫情上报后,在门诊登记相应处加盖“疫情已报”章。
四、门诊登记对 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家
庭详细住址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五、门诊登记要求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
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剪贴、颠倒,医师要签全名。
六、要认真做好门诊登记的整理工作,保存原始门诊登记,按规
定要求存档备查。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
一、病人发生输液反应应立即将发生反应的液体更换为 250毫升的%
氯化钠注射液,并同时更换输液器。
二、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和护士。
三、配合医生采取措施。
四、准确及时地记录生命体征及抢救过程。
五、将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及输液器用装输液器塑料袋密封,标明
日期及时间,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必要时联系药剂科作热源监测。
治疗室工作制度
一、保持室内清,每做完一项处理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
医生和被治疗病人外,其他人员不许进入。
二、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清洁区、污染区严格分开。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带工资帽
及口罩。
四、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周更换两次。
五、无菌物品必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必须重新消毒。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做好消毒记录及器械消毒液的配置、
更换记录,防止交叉感染。
七、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
八、配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 ,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有效
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 ,不得使用。
九、易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需做药敏试验者
必须做药敏试验。特殊药品要反复核对 ,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十、注射、处置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确认无误后方
可进行。
消毒隔离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有关消毒隔离制度和规定。
二、制定控制感染方案,配备必要的消毒措施,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消毒隔离工作。
三、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工作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整洁,如有污染要及时更换,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入生活区和其他公共场所。
五、进行各种手术、穿刺等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