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国防军工单位保密管理信息化初探.pdf

格式:pdf   大小:26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防军工单位保密管理信息化初探.pdf

上传人:kisuamd347 2016/8/13 文件大小:2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防军工单位保密管理信息化初探.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防科技工业 61 管理 MANAGEMENT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国防军工单位的保密工作也逐步从传统的制度、人员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过渡,总的趋势是适应新的数字化时代要求,采用科学、高效、可靠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保密工作更加安全。自2009年起,国家出台或修改了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有关的一系列法规、制度,特别是针对性极强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及其相关的资格标准和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 2010年初,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进行二审时提出,传统的保密工作主要是通过管理手段实现的,而信息化时代的保密工作,应该是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有机融合, 缺一不可。因此,探讨保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不仅对于相关单位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保密工作万无一失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对于这些单位科研生产的有序高效运行也将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将从管理层面对各项保密工作提供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也将对具体的技术实施手段提出要求和实现策略。对于承担国防科研生产的单位,特别是那些承担重要项目的军工单位和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大型企事业单位,由于工作量大、管理复杂,对保密工作实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非常必要, 更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和管理的效率。保密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传统的保密管理工作面临着以下问题。第一,纸质审批流程,工作量大、难于查询统计。保密审批是保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纸介质审批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比较大,审批信息没有信息化,难以查询和统计。第二,不能及时更新涉密对象台帐,信息管理落后、效率不高。由于缺少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各种涉密对象的台帐信息标准不一致,以人工处理为主,人为造成的错误时有发生,而且信息采集速度慢,难以汇总统计。第三,已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但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各个单位都制定有相对完善和规范的保密管理制度,但保密管理工作却基本以手工处理为主,制度的落实、执行和监督都依靠人来进行, 可能导致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和难以监督的情况。在新的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对保密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规范,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保密管理是必然趋势,保密管理信息化显得越发的迫切和必要。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国家早在2002年10月1日起就正式实施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标准和评分细则。随着这几年信息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国内失泄密事件屡有发生,保密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标准和评分细则应运而生,并且大大增加了保密监督管理的要求。由于保密管理业务自身的特点,传统的保密管理基本上以人工处理为主, 在面对“管理信息化”这样一个课题时, 存在以下的一些难点。第一,正确理解和领会新旧标准之间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保密信息化建设最终结果。随着信息技术在军工单位的应用推广,原有的保密资格标准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要求。我国在2009年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国防军工单位保密工作新的或者修改后的法规制度,新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提出了很多以前未涉及的问题,同时一些旧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正确理解新旧标准之间的差异,按照新的标准进行保密管理并开展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这一思路,将贯穿于整个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