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曾经拥有的和从未得到的
——读《彼得。潘》和《毛毛》
一直很喜欢《》,惊异于作者那孩童般精灵隽永的神奇想象,曾经以为,那是一个被遗忘的孩子,岁月之水漫过所有人,唯独落下了他,于是,在那永无岛上他成了客居的主人.(精品文档请下载) 曾经拥有的和从未得到的
——读《彼得。潘》和《毛毛》
一直很喜欢《》,惊异于作者那孩童般精灵隽永的神奇想象,曾经以为,那是一个被遗忘的孩子,岁月之水漫过所有人,唯独落下了他,于是,在那永无岛上他成了客居的主人.(精品文档请下载)
永无岛和妈妈特意留着的窗口是矛盾的,就像人在无心无肺和有情有义中角色转换,无心无肺未必无情无意,有情有义也未必不单纯快乐,自然人和社会人,谁能说出哪种更快乐?太多东西会让人长大——在童话里就是飞不起来——没有了相信的魔力,怎能拥有飞翔的双翼? 牵袢是成长的代价,责任、情意等一类东西都是有重量的,重量让人成长着老去,它们又都是有颜色的,绝不是水样的晶莹澄澈,重重叠叠着,到最后也说不出是什么颜色了。而水样的澄澈,健忘、快乐、冒险、率真,就是彼得。潘的标志。他是我心中的宠儿,从小学五年级第一次在报纸连载上遇见他,一直对他很入迷。我喜欢一遍遍读着,尤其是在肯辛顿公园那章最是精华所在。(精品文档请下载)
长大后的温迪忘了怎么飞,那种带泪的微笑不是我们时常遭逢并熟悉的吗?——这样的感觉就是曾经拥有—-而且,如今一定失去.“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而今天,我也像温迪一样,只能在泪光中记起我们曾经那么容易拥有的那种才能。童年为什么总是那么鲜明而长久地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我想,大概也是
和“曾经美妙,已经失去”有关吧。(精品文档请下载)
假设有谁想再从窗口找到到达永无岛的路,循着潘的指示“右手第二条路,一直向前,直到天亮",也许在天亮的尽头,也许你终能找到。(精品文档请下载)
像《彼得。潘》中的窗口一样,《毛毛》里那个月亮一样具有深化的象征意义。那个月亮人人仰头观望,赞叹,我也啧啧称奇-—它就我们一直想要,却从未拥有的东西。在我的印像中,它象某幅画里描绘的时钟,软软的,大大的,薄薄地,模糊着发着金属的光泽,黄铜色,亮晶晶的。这样,月亮和时间一样有了弹性,附加了魔力,也成为这本小说里比时间花更深化人心的图腾。我们总是脚踏大地,心怀天空。空中的那轮只有轮廓的圆月永远比脚下实实在在的地球更能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再一次印证了间隔 和美的正比关系。而友谊或者爱情这类东西其实也像足了月亮,远远看着是完美的,比自己的想象还要美妙——不是有人残酷地说“爱情就是对别人的高估”——我觉得还不仅仅是如此,皮格马利翁对女像的爱恋使她复活,而爱人的魔力使爱人燃烧得那么灿烂光明新颖,就像一只涅磐的凤凰。这样的重生就是更好的自我。每个人都有做更好的自我的潜力,就看燃料够不够。所以之前是我,之中是我,之后也是我,是我在不同的状态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