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旅游+”与政府旅游新思维.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旅游+”与政府旅游新思维.doc

上传人:雪雁 2022/1/1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旅游+”与政府旅游新思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旅游+”与政府旅游新思维
□宋海全 8月21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中国旅游报发表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文章指出: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旅游+”与政府旅游新思维
□宋海全 8月21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中国旅游报发表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文章指出: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旅游+’与‘互联网+’一样,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之功能。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市场开拓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动力及人文交流优势,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 “旅游+”的概念,不但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和价值,对于整体的区域经济、城市治理、社会变革等都有积极意义。中国旅游需要一场类似于“互联网+”的整体性行业共识的构造。 在我国所有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无一例外地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只有当掌握各种文化和自然资源、服务和准入职能的政府部门主动对接旅游市场,树立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新思维,一切以游客为中心,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才能切实推动旅游品质提升以及与其它产业经济的互动发展,用政府的有形之手推动市场的无形之手,形成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区域和城市的综合发展。 其实,很多政府部门一方面站在行业本位思考旅游,一方面对旅游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造成其对于旅游行业的很多认识是浅层次的,片面的,并没有把握旅游的本质和规律,其与旅游有关的决策的操作性存在一定局限。这就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具备以游客为中心优化服务、以旅游市场为导向推动产业发展的“旅游+”的新思维,从深层次再思考自己所直接管辖的行业怎样主动对接旅游市场。这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重镇而言尤其重要,也是非常复杂并需要更多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指导的领域。 当前对于旅游的理论研究,大部分局限于所谓专家层次。而由于专家的从业特点,很少有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经历,对政府部门的行政思维、行政逻辑和行政行为了解较少,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很多好的创意、很多有益的主张难以落地,一些没有实际操作空间的理论就更多了。 在此,笔者试图站在旅游行政管理者的视角,探讨政府的旅游新思维构建和“旅游+”与政府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与其他旅游相关理论研究形成互补。 +组织 这里的组织指的是政府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目标任务、考核奖惩、提拔任用、职务培训等范畴。 笔者认为,政府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旅游新思维的构建过程中,应要求所有部门根据其行业特点、职能职责权限,主动与旅游对接,从产品塑造、服务质量、宣传营销等各方面找到结合点,形成清晰的任务责任清单,通过政府强制的考核体系进行考核评比,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使用等方面,促成各方面人员对旅游的关注、思考并积极作为,从而推动相关市场良性互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