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宏观经济学曼昆讲义第一章宏观经济指标及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
二 、GDP核算原则
1 GDP只算最终产品(相对于中间产品)或增加值
2 GDP是地域原则(GNP是国民原则)
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要素收 c
δK
y Sf(k)
I
k
任意某个资本存量上,引一条垂直横轴的线
图中符合黄金规则的资本存量是K,对应的消费水
平最高。此时,产出线的斜率f’(k) 与折旧线的斜率
δ相等
二、 内生增长模型
索洛模型所作的是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按照内生增长理论,使稳定增长率内生的有两条途径。一是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二是通过某些方式使稳定增长率被要素的积累所影响。第二种途径的内涵可以用AK模型来说明
生产函数 Y=AK
式中,A为反映技术水平的正的常数,K为资本存量
假定没有人口增长与资本折旧,则所有的储蓄都转化为资本存量的增量,于是有
△K=SY=SAK 或 △K/K=SA
这样,储蓄率S就影响到了资本增长率△K/K
进一步,既然产量与资本成比例:产量增长率也等于 △Y/Y=SA
这样情况下,储蓄率越高,产量的增长率也越高
由新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得(考虑人口增长与资本折旧)
△K/K=SA-(n+δ)
上式表明,在长期,即使不出现外生的技术变化,、 A和(n+δ)不依赖于K,故在SA>(n+δ)时,人均资本增长率为正值
由于y=Ak和 C=(1-S)y,易知人均收入y
AK模型说明,经济增长率由S 、A和(n+δ)三个参数决定(而不象新古典模型中只取决于(n+δ)这一个参数
这一模型的政策含义是:由于经济增长率不仅与人口增长率,而且也与储蓄率技术进步相关,因而政府采取促进积累和提高技术水平的政策对经济增长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章 失业、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 、自然失业率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它取决于离职率与失业率
L=E+u u/L=S/S+f
E=就业工人人数 u=失业工人人数
L=劳动力 s=离职率 f=就业率
假定每月1%的人失去工作,20%的失业者找到工作。稳定状态失业率是u/L=+=
二、摩擦性失业
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是摩擦性失业,该类失业不可避免
三、结构性失业
工资刚性与工作配额引起的失业是结构性失业
实际工资
失业量 供给
需求
劳动
工资刚性的三个原因是: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垄断力量及效率工资
四、货币的职能与类型
货币三种职能:储蓄手段,计价单位和交换媒介
货币的二种类型:商品货币(黄金)与法定货币(纸币)
(区别是有无内在价值)
五、货币的衡量指标(美国)
C=通货
M1=通货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
其他可支取存款
M2= M1+ 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
+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
M3= M2+大额定期存款+回购协定+欧洲美元+只为机构服务的货币市场的共同基金余额
货币量衡量一般是指M1
六、货币数量论
1、交易方程式 : MV=PT
M=货币量 V=货币流通速度
P=价格水平 T=商品和劳务交易总量
充分就业时,T不变,V不变(由货币制度及技术决定)
M上升引起P上升,M上升引起名义GDP(PT)同比例变动
启示:控制通货膨胀应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