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蒹葭》课文研习之“思想内容”一、把握关键词: 蒹葭:苍苍—萋萋—采采(色彩)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形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地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道路) 溯游从之: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方位) 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情景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 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雾霭迷蒙,弯曲河道, 水中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她)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一水盈盈,河道阻隔, “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三、概括主题: 本诗之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一说, 爱情诗;一说,明志诗;一说,人生哲理诗。各有其理,古人有言“诗无达诂”,我们可以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见”之情, “执著追求”之意, “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蒹葭》课文研习之“表现手法”一、从“赋、比、兴”角度加以分析以“秋景——秋晨雾霭、烟水迷离”起兴而后以赋法叙写,既渲染了环境气氛,又烘托了人物行动心态。“蒹葭”、“水”、“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河岸边芦苇上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的感情。三章的起兴不尽相同, 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化,不仅勾画出三幅不同的图景,而且烘托出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思念“伊人”的心绪。在铺叙中,诗人执著追求、企慕思见的情状,跃然纸上。二、从“情景相融”角度加以分析?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诗人追求恋人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诗人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与深秋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