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解读
1
-
202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 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显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 包块等;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状重或者 复发后经保守性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但年龄较轻期望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者;
4. 神经阻断手术:如宫骶韧带切除术(LUNA),骶前神经切除术(PSN); 由于手术的治疗成效不够抱负,以及手术的风险,目前已经不再是治疗内异症相关疼痛的主要术式;
10
-
2021
手术实施的要点
1.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如有盆腔粘连,应第一分别盆腔粘连,以复原解剖;
2. 腹膜型内异症尽量切除或破坏病灶,达到减灭病灶的目的;可进行烧灼, 汽化或切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首选囊肿剔除术,术中应先分别与四周的粘连,吸尽囊内巧克力样液体,并将囊内壁冲洗洁净后剥除囊壁;创面以低功率的电 凝或缝合止血;手术时要留意组织的解剖层面,尽量爱护正常的卵巢组织;
3. DIE 处理比较困难;病变未侵害直肠或结肠壁,尽量切除病灶;假如有肠壁浸润,但无肠狭窄,一般不主见切除肠壁或肠段,以病灶减灭为宜;假如病灶大,造成肠狭窄甚至肠梗阻或者周期性便血,就酌情进行肠壁切除加肠壁缝合或者肠段切除加吻合术;
4. 输尿管内异症造成输尿管梗阻时,可依据病变情形及输尿管梗阻程度施行 粘连松解或部分输尿管切除及吻合术;术前输尿管内放置双 J 管作为指示;
;
6. 合并不孕者可同时进行宫腔镜检查及输卵管通液术;
7. 手术完成后反复冲洗盆腹腔;手术创面应用防粘连制剂预防粘连;
11
-
2021
药物治疗
(一)治疗的目的
抑制卵巢功能,阻挡内异症的进展,削减内异症病灶的活性,削减粘连的形成;
(二)选择原就
,不主见长期“试验性治疗”;
2. 尚无标准化方案;
3. 各种方案疗效基本相同,但副作用不同,所以,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 副作用,患者的意愿及经济才能;
(三)可供选择的药物 主要分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口服避孕药,高效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剂(GnRH-a)五大类;
12
-
2021
NSAID:
用法:依据需要应用,间隔不少于 6 h;
作用机制:
(1)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2)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和活化的 T 淋巴细胞的分化,削减对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
(3)直接作用于损害性感受器,阻挡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有肝肾功能反常;长期应用要当心胃溃疡的可能;
13
-
2021
口服避孕药
用法:连续或周期用药,连续 6 个月及以上,可较长时间用药;
作用机制:抑制排卵;
副作用:较少,偶有消化道症状或肝功能反常;40 岁以上或有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血栓史及吸烟)的患者,要当心血栓的风险;
14
-
2021
高效孕激素
用法:连用 6 个月;
作用机制:合成的高效孕激素可引起子宫内膜蜕膜样转变,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同时,可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副作用:主要是突破性出血,乳房胀痛,体质量增加,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反常;
15
-
2021
孕三烯酮
用法:,2~3 次/周,共 6 个月;
作用机制:孕三烯酮是雄激素衍生物,是合成的 19-去甲睾酮衍生物,是 1 种抗孕激素的甾体激素;主要作用机制是削减 ER,PR 水平,降低血中雌激素水平,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
副作用:雄激素样作用如毛发增多,心情转变,声音变粗;此外,仍可能影响脂蛋白代谢,可能有肝功能损害及体质量增加等;
16
-
2021
GnRH-a
用法:依不同的制剂有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每 28 天 1 次,共用 3~6 个月或更长时间;
作用机制:下调垂体功能,造成临时性药物去势及体内低雌激素状态;也可在外周与 GnRH-a 受体结合抑制在位和异位内膜细胞的活性;
副作用:主要是低雌激素血症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如潮热,阴道干燥,性欲下降,失眠及抑郁等;长期应用就有骨质丢失的可能;
17
-
2021
GnRH-a+反向添加方案
(1)雌孕激素方案:雌孕激素连续联合用药;戊酸雌二醇 ~ mg/d,或结合雌激素 ~ mg/d,或每日释放 25~50 μg 的雌二醇贴片,或雌二醇凝胶经皮涂抹;孕激素多接受地屈孕酮 5 mg/d 或醋酸甲羟孕酮 2~4 mg/d;也可接受复方制剂雌二醇屈螺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