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依托当地资源动态生成课程 ]dcgs 动态课程生成系统
所谓 “校本课程 ”就是指学校根据教学目标所需而设计开发新的
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后, 并在充分考虑
,开发当地的人文资源,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弘扬传统文化,查找资料、调查访问,探寻石
岩的历史沿革、本校的变迁、黄闻等姓氏的家族渊源、村文化建设、
本地的民间故事、历史人物(贺知章、魏骥、黄九皋)等。现今的名
人也不少,我们去采访了亚太集团董事长黄连兴、知名人士黄枢等,
他们的成长经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探讨当地的经济发展,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近几年,石岩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现今企业众多, 其中浙江省亚太机电集团公司最为突出,被评为浙江省 “五个一 ”高科技重点骨干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探究。 本地农业发展已形成 “城郊型、规模型、效益型 ”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先后注册 “湘湖 ” 牌茶叶、 “湖山 ”牌蜜梨和 “览亭 ”牌花木等商标,我们可以对湖山苗木经济的发展进行探讨。
、实践生活、融入生活,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
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运用所学地图知识,小组合作绘制所在自然村的社区图, 最后汇制成石岩区块的区划图;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收集农家菜制作方法,最后汇制成农家菜谱,推出每周一菜,实践生活;调查所居住地的人口状况、居住状况、环境状况,最后汇编成本地的生存环境报告; 环保从我入手,绿化环境,培植苗木,获取经验;依靠本地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开发旅游资源,自主策
划旅游路线,推出石岩一日游、二日游等。
,并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的编排,结
合学校和区域的实际,根据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确定了以“话说蜀山 ”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纲要,大致分为十二讲,安排每月一讲(根据实际需求和动态生成的原则可适时添加或删并) 。
第一讲:蜀山概述(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流道路)
第二讲:校园变迁看蜀山变化
第三讲:知章故里和知章村
第四讲: “甲科济美 ”和 29 位举人
第五讲:魏骥墓址和湖山村
第六讲:先照寺和一览亭
第七讲:古桥风韵(思家桥、黄家大桥等)
第八讲:亚太集团和当地企业
第九讲:苗木经济和农土特产(茶叶、蜜梨、杨梅等)
第十讲:石岩八景与湘湖旧景(览亭眺远、先照晨曦、古桥夕照
等)
第十一讲:寻访我们的校友
第十二讲:我是家乡小主人
根据每月确定的课程纲要主题,采用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展示交流,动态生成课程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体会与反思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介入课程开发及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与学习, 发挥了自身的工作学习主动性, 同时也迫使自己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不断更新, 专业的自主意识得以强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