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站在此岸,看到彼岸的风景】现实是此岸理想是
彼岸
站在安全距离以外等候是理所当然的事 ―― 德国:更
高层次的严谨 在德国火车站, 火车或电车进站时静悄
悄地滑进月台,听不到任何广播。在通工具或者合伙驾车,从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温情,更容易打动人的内心 ――
加拿大:回 “家 ”看房子
刚到加拿大蒙特利尔一家公司任职的时候, 我被一位好友接
到她租住的公寓暂时落脚, 一边住着一边物色新的房子。 在看房
的过程中, 令我倍感新鲜的是加拿大房屋中介商的销售奇招。 他
们会仔细安排人在屋内烤面包、 煮咖啡,尽量给潜在的买家或租户一种温馨住家的感受, 这样即使你没有看中房子, 也会收获一种愉悦的心情,这与国内房屋中介商的做法可大不一样。
一个周末, 好友再次陪我去一栋新装修好的公寓看房。 意想
不到的是, 这家房屋中介公司的做法更绝, 他们居然聘请了专业演员在样品屋内扮演 “幸福之家 ”。看房子的客人在样品屋内自由穿梭,于此同时,屋内的 “一家人 ”则烤蛋糕、吃饭、玩游戏、看电视。客人甚至可以跟他们聊上几句, 还可以询问一些诸如炉子、冰箱等装潢及家具布置方面的问题, 仿佛他们真的是房子的主人。
有了这种 “居家 ”的亲身体验,我对这次看的房子相当满意,爽快地付了定金。
这家公司的销售绝招既新颖独特, 为样品屋注入了生气, 更显得温情脉脉, 容易打动人的内心。 将人性关怀与商业创新很好地结合,无疑是制胜的法宝。
不愧是填海造地以扩大领土的狭小国家所想出来的独特点子――
荷兰:让邮筒 “跑 ”起来
有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正想将明信片投入旅馆设的邮筒时,旅馆的阿婆提醒道: “你如果要寄往日本的话, 投外面的邮筒会比较快。 ”
“这样啊,那就去外面寄吧。请问最近的邮筒在哪儿? ” 阿婆的回答可妙了: “它一直在 ‘来’呀! ” “啊? ”
“旅馆前不是有车站吗,那些一直开来开去的市营电车就是
大家的邮筒! ”
“啊? ”
“反正你出去看看就是了。 ”
虽然怎么听都是一头雾水, 干脆到外面规规矩矩地等着电车。电车一来, 我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 电车后面挂着邮筒。 我
把 3 张明信片投进去后, 人也跟着跳上车 ―― 我想看看这些邮件最后会集中到哪儿。
电车在街上绕来绕去,到达终点站中央车站时,有位
50 岁
开外的妇人已经在那儿等着了, 她把筒内的邮件取出来装进布袋里,每次电车抵站后就重复同样的工作, 在这中间会有年轻的邮递员骑摩托车来将邮件取走。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公共汽车也是一样, 车前挂着邮筒在市内行驶。 邮筒在街上“跑 ”,然后再定点收件,在不影响乘客的前提下,为寄件人提供
了极大的方便。
这真是非常新颖独特的点子, 不愧是填海造地以扩大领土的狭小国家所想出来的,让人既感到惊奇又觉得非常贴心。
浪漫的法国人也有不 “浪漫 ”的时候 ――
法国: “浪费 ”的博爱座
在法国,公交车上有老人及残障者专用的博爱座。 不过和国内不同的是,这种位置不论何时都是 “博爱座 ”,专门保留给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