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八章自我管理
学会高效
学会有效
处理压力
学习要点
富兰克林出身贫寒,只念了一年书就不得不在印刷厂做学徒。但他刻苦好学,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成为美国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闻名于世。富兰克林是个普通人,他是怎样进罐子,倒完后问学生:“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还是没满?”“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都很有信心地回答。“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称赞之后,教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后,教授再次问他的学生:“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学到了什么?”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很得意,心想:“这门课到底是时间管理课啊!”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这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看了看全班学生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案例导读
生命中的鹅卵石
*
*
1-7 时间管理的方法
列出任务清单,做计划
你为什么不愿意做计划:
“船到桥头自然直”
计划不如变化快
人是活的
计划与结果总有差距
… …
关于李嘉诚的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他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李嘉诚并未接受过高尔夫专业训练,姿势算不上标准,但成绩通常不错。他认为,关键是打每一球时都保持冷静,有规划。
每天早晨,李嘉诚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根据题目,他选择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由专员翻译。通常,这些关于全球经济、行业变迁的报道,是启发李嘉诚思考的入口。李嘉诚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让他平衡危机感和内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里创造出公司的逆境。他看到各种报道,然后设想自己公司的状况,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开会去改变。等他做好准备,逆境来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机会。
多数时候,李嘉诚每天6点下班,回家后,除了拨打越洋 ,他还有必修功课:夜晚的阅读。除小说外,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每阶段设定一个主题(例如宗教等)。这些工作都意味着一点:他最大的恐惧在于不愿错过见证世界的变化。
案例导读
李嘉诚的一天
*
*
事 务
优先度
时间段
完成与否
所用时间
每日事务清单
*
*
区分轻重缓急
*
*
合理配置时间
不合理的时间配置
明智的时间配置
*
*
善用零碎时间,集腋成裘
闲谈时间
走路时间
睡前时间
等候时间
给你10秒钟,你能干什么?
抱美女10秒付费1元(2006年12月24日武汉群光广场)
博尔特:
*
*
学会说“不”
不愿意说“不”:
怕冒犯、得罪他人
想做广受他人喜欢的好人
不知道如何拒绝他人
… …
*
*
学会借力
《韩非子》
—下君,尽已之能
—中君,尽人之力
—上君,尽人之智
为何事必亲躬?
—怕他人取代
—不放心,不信任他人
—要求标准过高
*
*
学会搁置
酝酿效应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像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长期研究苯分子结构,但同样对苯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方式百思不得其解。1864年冬的某一天晚上,他在火炉边看书时,不知不觉打起瞌睡,做起了梦。这是一个化学史上最著名的梦,苯分子结构的秘密由此解开。凯库勒自己是这样描述的:“但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我的心想着别的事了。我把坐椅转向炉边,进入半睡眠状态。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结起来了,一个个扭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看那是什么?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轻蔑地旋转。我如同受了电击一样,突然惊醒。那晚我为这个假设的结果工作了整夜,这个蛇形结构被证实是苯的分子结构。”这位化学家并不知道,他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是心理学上的酝酿效应。
案例导读
苯分子结构的发现
*
*
顿悟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