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从行政法视角浅析妨碍公务罪之公务及相关问题.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行政法视角浅析妨碍公务罪之公务及相关问题.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8/14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行政法视角浅析妨碍公务罪之公务及相关问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行政法视角浅析妨碍公务罪之公务及相关问题钟伟苗妨碍公务罪之构成应以公务适法为前提。从行政法角度分析,行政行为具有效力公定力,对有重大且明显瑕疵的无效行政行为,相对人才可予以适当方式抵抗。公务行为之成立要件和无效行政行为之抵抗权问题有待立法完善。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了妨碍公务罪,其中第一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关于妨碍公务行为的构成要件中是否必须以公务的合法性为前提问题,我国刑法学界主要有肯定说、否定说和折衷说三种意见。基中肯定说占主导地位。笔者同意肯定说。从条文的文义角度看, “依法执行职务”就意味着所执行的职务本身必须是合法的。从立法精神看,刑法规定妨碍公务罪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公务人员依法、正确、正当地行使职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在刑法领域,各国立法例和刑法学说也大多认为妨碍公务罪的成立必须以公务行为适法为要件。刑事司法实践中一般也是照此操作的。但什么是公务行为? 公务行为适法的标准应如何把握? 公务行为不适法时相对人有无抵抗权( 防卫权)? 也就是说对不适法的公务行为进行抵抗是否不构成妨碍公务? 这个问题本身已超出了刑法学研究的范畴。本文仅从行政法的视角, 对妨碍公务罪的公务及相关问题作一浅析。试举二例: 案例一:某水电局的执法人员对违反采砂管理规定的陈某实施行政处罚,但在执法过程中,水电局执法人员没有完全按照法定程序操作,引起了陈某的不满,进而采取推拉执法人员、阻碍执法车辆等对抗手段,并造成执法人员轻微伤害。在此案的处理过程中,有二种完全相反的观点。二种观点争执不下,于是提请政法委员会讨论和协调。一种观点认为,陈某不构成犯罪。理由是,水电局执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执法的行为本身是不合法的,陈某的对抗虽有不妥,但不符合妨碍公务罪的构成要件。另一种观点( 即笔者的观点。当时在政法委员会工作) 则认为,陈某构成妨碍公务罪。理由是, 首先; 按照行政法理论, 行政行为具有效力推定力、公定力、确定力和执行力, 在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和宣告无效前,行政行为是被推定为有效的,它具有公定性、确定性和执行性。“这在理论上同刑法上的无罪推定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样,公定力的实质也就是行政主体的意思表示所取得的社会保护,即法律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推定和社会对行政行为的尊重。”,“行政行为被认为是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的一种权威性宣言, 每一个人都必须承认这种宣言的可靠性,以维护法律的确定性”。我国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不停止( 行政行为) 执行的原则, 其理论依据也就是行政行为的推定力、公定力、确定力和执行力。法院的生效判决书在未被撤销前具有既判力、执行力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其次; 水电局对非法采砂是有依法处理权的, 虽然其没有完全按法定程序执法,但这只是其执法程序方面的一般瑕疵,而一般程序瑕疵是可以补正的。“补正是指原行政行为在程序瑕疵或瑕疵轻微并不损害相对人利益时,经补救纠正使之成为合法的行政行为,这是出于行政经济、保障效率的考虑,而不是简单地以撤销而了之”“现代实质法治不再一味强调行政行为在程序和形式上必须合法,而强调行政行为在实质上符合法治要求,能够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对于实质上合法,但在程序上有轻微瑕疵的行政行为,不再动辄宣告无效或予以撤销,而是允许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