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尊老爱幼 从我做起
一、【活动目的】  
1、增强我们对家的感情、对亲人的感情;
2、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3、提升收集资料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021/7/17
*
老人,为社会奉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2021/7/17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向孔子问什么是孝顺。孔子说:“对于父母来说,要时时刻刻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父母爱的东西,做儿女的也应当去爱;父母尊敬的人,做儿女的也应该去尊敬.)
2021/7/17
*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孝,就是好好善待父母的人。从老的一辈做起,到你这辈再做起,子继承老一辈的孝心代代相传。)
:“,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2021/7/17
*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孝子如果是有深爱的,一定会有和气;有和气的,一定会面有愉悦之色;有愉悦之色的,一定有和顺的容貌。)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侍奉自己的亲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均可以使亲人感觉安定,是孝顺的最高境界。)
2021/7/17
*
敬老孝亲的故事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021/7/17
*
敬老孝亲的故事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三字经》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2021/7/17
*
3、陈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2021/7/17
*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