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最佳方法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最佳方法悬赏分: 0- 解决时间: 2006-6-15 12:22 大家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减轻这种病的痛苦,延长寿命? 这种病会危及生命么?得病者一般能存活多久? 提问者: 长荚罂粟- 见习魔法师二级最佳答案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扩散途径有: ①乳腺内扩散,呈单源性及多源性两种。②乳腺外扩散, 最常见是侵犯皮肤、筋膜、胸大肌等邻近组织。中晚期乳腺癌除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外, 癌细胞还可侵血道, 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各器官,常见转移到肺、骨、胸膜、肾上腺、肾及脑等脏器。乳房癌乳房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在我国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 1O% , 仅次于子宫颈癌。发病年龄以 40~ 60 岁居多数。男性乳房癌的发病率极低。早期乳房癌病人无任何不适, 仅在乳房内有一个比较小的肿块, 不痛、不疼, 乳头也无变化, 大多是在医生作体格检查时发现, 少数是由病人无意中自行摸到后再请医生确诊。因此,为了早期发现乳房癌,特别是中年妇女应经常自己检查乳房内有无肿块存在。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将手指伸直并拢进行扪摸, 而不是手指抓提乳房, 以免将正常的乳腺组织误认为是肿块, 如发现乳房内有可疑的肿块, 必须请医生检查, 并作必要的化验, 包括钼靶 X 线摄片、活体组织切片检查, 以明确诊断。由于早期乳房癌的肿块较小, 如不提高警惕, 容易被病人忽略, 肿块就逐渐增大, 侵入周围皮肤或肌肉, 与之粘连固定; 乳头内缩、抬高, 有时有血性液体溢出, 这是癌肿浸入大的乳腺导管所致; 皮肤是橘皮样变,腋窝淋巴结肿大,质坚硬。晚期乳房癌肿块直径超过 5 厘米, 甚至溃烂,不仅腋窝淋巴结肿大,锁骨上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和对侧液窝淋巴结也可肿大。癌细胞也可通过血液转移到肺、骨或肝脏。乳房癌在妊娠期发展特别迅速,癌肿呈现炎症性,乳房红肿充血、发热、犹如急性乳腺炎, 容易误诊, 也说明乳房癌的发病与性激素的变化有关。至于乳房癌发病与生育和哺乳究竟有何关系, 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乳房癌在乳房肿块中占的比例最大, 而且乳房良性肿块也有恶变可能, 因此, 对妇女乳房肿块应提高警惕, 仔细检查, 以防误诊、漏诊。乳房癌应与乳房小叶增生病和纤维腺瘤相鉴别。治疗乳房癌的方法甚多, 包括手术、放射、激素、抗癌化疗和中草药等, 但目前疗效最满意最可靠的方法仍是早期手术, 其他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措施或乳房癌晚期不能手术时采用。手术时可先将肿块局部切除,立即作冰冻切片检查,证实是乳房癌后,才进行根治手术。乳腺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乳腺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不明,现将一些影响发病的因素叙述如下: (1) 年龄: 乳腺肿瘤多发于 40~ 60岁, 占全部患者的 75% 左右, 20岁以前患者罕见。(2) 卵巢功能:乳腺受卵巢激素的调节。雌激素是乳腺发育的基本刺激素, 亦是乳腺肿瘤发病的先决条件之一。有人认为, 雌酮和雌二醇的异常增加与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肿瘤的发病原因之一, 已得到临床检查的支持与动物实验的证明。而且男性乳腺肿瘤患者少见, 约为女性患者的 1% ,此亦说明可能与男性无卵巢激素有关。(3) 结婚、生育及哺乳:临床上发现独身妇女患乳腺肿瘤较已婚妇女为多, 婚后从未生育者其乳腺肿瘤发生率较已生育者亦高, 而生育后从未哺乳者或哺乳不正常者( 哺乳期过短或过长) 的发生率比正常哺乳者高。乳腺在一生中都处于内分泌激素影响下, 所以结婚、生育及哺乳与乳腺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4) 遗传因素:临床上发现有的乳腺癌患者有家族史,有母女及姐妹同时或先后患乳腺肿瘤的情况,但这一观点目前有不同的看法。如何进行乳腺检查? 乳腺肿瘤的诊断, 首先应详细了解病史, 包括既往史、月经婚育史及家族史, 然后进行全身检查, 最后检查乳腺, 乳腺检查主要是视诊和触诊。(1) 视诊①患者上衣应脱尽,面对光线。②观察乳腺是否对称及发育情况( 如青春型、肥大型、发育不良型、老年萎缩型等) ,然后观察乳房各处有否隆起及下陷等异常情况。③乳房的皮肤是否正常,有无皮肤粘连、水肿、发红或破溃等。④乳头部位、大小是否正常, 有无凹陷、裂口、糜烂、溃破、溢液及其他病变。乳晕的大小、着色深浅,有无发红、水肿、糜烂等。⑤乳腺肿物的部位、形态、是否破溃等。肿瘤深位者不易察看, 表浅者容易看到。⑥腋窝、锁骨上下是否膨满,有无副乳腺。(2) 触诊①先检查健侧,而后检查患侧。检查时注意用手掌和手指轻轻按揉, 切勿用手指抓捏。②检查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若有肿大淋巴结,表明淋巴结有转移。③检查锁骨上下窝淋巴结, 若有肿大淋巴结, 说明可能已有远处淋巴结转移。④乳房检查, 卧位或坐位均可, 自锁骨下方开始, 按顺序平行轻巧触摸, 直达乳房下界。若发现肿物, 应详细记录肿物部位